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歐盟選舉專訪之四:迂迴拒絕中國風險 歐洲特色的說不方式

發表時間:

歐洲議會換屆期間,就業崗位,全球變暖,難民危機,自由貿易,食品安全,教育,性別平等,文化身份認同感等都是歐洲議會選舉特別重要的,能顯示出各個黨團特色和風格的領域。在國際關係領域,還有一個話題非常引人注意,那就是歐盟該如何與中國相處。下面是記者對曾長期為歐盟議員提供對華方案分析,目前從事全球化政策諮詢,幫助中國企業了解歐盟的多元政治和動態決策機制的特邀嘉賓宋欣女士的專訪。

上海虹橋附近的中國夢標語牌
上海虹橋附近的中國夢標語牌 路透社Aly Song供圖
廣告

(本文為專訪節選,請點擊文章開始處配圖右上方的三角按鈕收聽採訪全部內容)

5年前(歐盟)對中國的關注整體上來說沒有這麼多,2014年開始,明顯能感受到對中國關注度的變化,這兩年可以說到達了巔峰,因為不管從我們接收到的各種信息,或者人們的反應,大家都普遍開始關注中國。而且關注中國在歐洲的一些動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現在各個政黨都在關注對華新政策,所有的政黨可能都會覺得,歐盟對華政策存在大大小小很多問題,需要翻頁,需要改革,那怎麼改革,各個政黨會提出不同的意見,但大家都看到,對華政策是一個可以展現自己政治才華的很好的命題,其次,美國政府,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後,一系列對華動作和結果,確實讓很多歐洲的政治家們有所學習,覺得(對華政策)在競選里的確是一張很好的牌。中歐之間的交流這兩年比較多,不管是經貿,政治,人文,都有大批從中國來的學生,遊客,政府官員學習團等,數量明顯比以前要增多,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中國的投資確實在歐盟要比前兩年正在幾何形地增長,特別是2017-2018這兩年而且遠遠超過了歐盟在中國的投資,這一點讓歐盟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也感受到了一定的緊迫感。不同的國家和利益相關人,他們的利益分歧還是比較大的,每個國家在中歐關係中的利益點不同,導致大家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歐盟聲音,無法和中國進行談判,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的一些戰略博弈,這就導致整個速度非常慢,效率低。導致結果往往是雙邊都不會那麼快看到進展,大家始終是在比較原則性的問題上一直盤旋。

現在歐盟在眾多領域對於它的成員國的權力不同。比如現在歐盟有權(不同程度的權力)介入的領域有下面這幾個方面:內部市場和競爭規則相關的領域,共同貿易政策,經濟和貨幣聯盟,海洋生物包括漁業等這種自然資源的保護政策,農業,社會政策,健康領域,研究,技術和空天領域,領土邊界,環境,消費者保護,合作發展,交通和泛歐鐵路公路建設,能源政策,司法,自由,安全政策等等。里斯本條約還規定歐盟可以在下面這些領域擁有擴大權:面對疾病或者生物恐怖襲擊的共同健康威脅防禦政策,保證能源供給和可再生等的政策,防範自然災害或者人為災難,保護民眾生命健康安全,在教育層面提高體育合作,等等。這些都有很多的條例來規範成員國的行為。可以說歐盟的權力涵蓋面非常廣泛,而且現在還有呼聲希望再擴大對它的成員國的控制和介入權,比方說在外交領域,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歐盟統一對外政策,不過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當中有關外交政策與安全共同體的內容大部分都已經得到通過了,但並非全部,而且歐盟在共同防衛建設領域還比較缺位。未來有關中國和歐盟的關係,會多大程度上受到歐盟權力範圍改革的影響呢?

我不得不承認歐盟現在是在進行一定程度的權力的擴張,如果它改革成功,權力成功擴張,它是有可能具備這樣的能力的。但目前它還是不具備,它只能是進行施壓,因為目前歐盟只有在對外經貿上面它具備這樣的能力,這意味着一旦”一帶一路“的協議簽署國,它們和中國的合作如果達到歐盟可以管轄的範圍的時候,歐盟確實是有權力進行干預的。在這個問題上,歐盟可能不會像美國一樣,採取比較明確的接受或不接受,支持或不支持這樣子,歐盟的態度肯定是非常模糊,這和歐盟的聯盟原則有關。它這個聯盟原則需要高度的政治正確,在這種原則的基礎上歐盟永遠不可能指名道姓地告訴你說它“不接受某個國家的技術,原因是不信任這個國家”。但這並不是說歐盟對此不會有所反應與行動,或者正相反,通過別的方式和形式採取措施,達到的效果並不會是它百分百拒絕,但最後不會讓你覺得它接受了。但是現在一個新的局勢是,歐盟要改革整個的決策機制,對華問題上可能不會採取以前那種要求全部通過的一票否決制,歐洲理事會現在可能會有大多數投票通過機制,來簡化決策過程,就是說政策的制定不需要每個國家都同意。這可能會讓中歐之間的關係發生比較重大的逆轉。歐盟目前來說還沒有真正的改革,它現在是法德為核心的希望,在核心領域讓歐盟有更多權力來進行干預,但這個希望是要在歐盟層面獲得通過的,通過的這個過程可能就不會再爭取每一個成員國的同意,而是採用絕大多數成員國投票贊成通過的方式,加強歐盟層面對具體各個國家和中國合作上面的干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