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科學家警告基因編輯嬰兒或短壽

圍繞中國研究人員使用基因編輯技術誕生雙胞胎嬰兒的問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的研究團隊6月3日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發布分析結果稱,針對被改變的基因,先天存在相同變異的人的壽命比其他人短。媒體報道指基因編輯愛滋免疫寶寶經有新研究證實易早死。

賀建奎遭拘前會議照
賀建奎遭拘前會議照 路透社資料圖片
廣告

據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報道,美國團隊稱基因編輯嬰兒或存在短壽風險。

該報道說,中國的研究人員曾解釋稱,對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是為了賦予嬰兒對艾滋病(HIV)的免疫能力。但是該研究團隊敲響警鐘稱,“基因編輯伴隨着(健康上的)重大風險”。研究團隊對英國約41萬人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從父母身上繼承CCR5基因變異的人活到76歲的比例比其他人低20%左右,存在短壽的傾向。CCR5正是中國研究人員主張改變的基因。

該報道說,此外,過去的研究還發現,存在同樣基因變異更容易患上流感等其他傳染病。

自由時報今天就此新聞報道說,中國狂人基因編輯愛滋免疫寶寶經有新研究證實易早死。

中國科學狂人賀建奎去年操刀基因編輯胎兒計畫,宣稱成功製造首例對愛滋免疫的人類嬰兒,引發全球學界及輿論抨擊。最新一份報告顯示,前述愛滋免疫基因編輯技術雖可讓新生兒對HIV具有高度抗性,但該編輯後的基因卻也具有致命缺點,將造成新生兒早逝風險大增。

該報道引述根據《CNN》消息,本周一(3日)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的報告揭露前述狀況,該報告共同作者、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尼爾森(Rasmus Nielsen)表示,在使用CRISPR快速剪輯基因或其他基因編輯技術時,研究者必須非常小心地反覆推算基因突變將造成的所有潛在影響。

尼爾森指出,任何基因編輯的後果都有可能形成雙面刃,在愛滋免疫寶寶的案例中,科學家為了避免受試者遭HIV病毒感染,主動修改基因使其產生突變,進而破壞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生成,而其副作用便是阻止HIV病毒利用此特殊蛋白質進入細胞,以達到HIV免疫的效果。

報道指研究人員分析40多萬名英國民眾的遺傳因子、死亡率的相關數據,發現具有前述突變基因的民眾存在明顯的早逝風險,與該基因未發生突變的人相比,這些人活到76歲的可能性低了20%。

對於基因編輯存在的潛在威脅,華盛頓大學醫學與病理學教授基恩(Hans-Peter Kiem)明確表達擔憂,她直言,任何擅自編輯基因並傳遞給後代的做法都是極不負責任的,強調不應該在未知的前提下擅自進行這類自私行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