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日本諾獎冠亞洲揭開科研與教育秘密

發表時間: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今年第42期)封面專題是什麼?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封面專題是:日本諾獎冠亞洲,揭開科研與教育秘密。

廣告

日本至今共有二十五人獲頒諾貝爾獎,人數為全球第二,遙遙領先亞洲各國。日本能夠在諾貝爾獎等科學前沿獨領亞洲風騷,最根本的社會基礎在於改革教育制度,讓學習書本知識的教育變成「知性教育」,成為日本創新未來的動力。日本政府投入的科研經費在工業發達國家中佔據首位;小泉政府在零一年「科技創新立國計畫」,要在五十年內爭取拿到三十個諾貝爾獎的科研目標,目前已超額達標。

日本在諾貝爾獎上有哪些令人驚艷的表現嗎?

自一九四九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湯川秀樹以預言介子的存在首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和和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曾分別獲得亞洲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與和平獎,京都大學教授福井謙一獲得了亞洲第一個化學獎,還有生物學家利根川進取得了亞洲第一個生理學或醫學獎。

至今為止,日本獲得諾貝爾各項獎項的人數高達二十五人,其中作為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更多達二十二人。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短短十七年內,日本更有十七名科學家分別獲得了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八人,化學獎六人,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人,獲獎人數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超越英法德,雄踞亞洲之冠。

除了科研外,日本社會還有哪些值得其他國家學習的地方?

除了在諾貝爾獎有優貫表現,日本也重視傳統技藝。日本有七家千年老店,兩萬多家百年老店。建造寺廟的金剛組,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冠絕全球。老店堅守匠人精神和家族囑託,創造神話。日本學生從小培養對傳統工藝興趣,傳承「匠人匠技」。

日本雖然在諾貝爾獎上取得驕人成績,但在科技領域是否沒有缺點呢?

一個國家經濟的不斷增長主要來源於技術創新的持續活躍,並快速將科技成果產業化。面對中國、韓國等新興國家的後起直追,亞洲科技大國的日本正經歷著成敗攸關的煎熬。日本雖然科研實力深厚,但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成效不佳,原因是日本中小企業佔多數,無法承受專利權轉讓的高昂費用;三洋電器、夏普、東芝電家等也被中國大陸或台灣企業收購。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其他精采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長期渲染「中國威脅論」的美國經濟學家彼得.納瓦洛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經濟顧問,特朗普競選的核心議題之一是中美貿易政策,他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正是受到了納瓦洛的啟發。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