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莫迪連任總理與印度的外交戰略

發表時間:

聽眾朋友,印度總理莫迪率領印度人民黨在前不久的國會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隨後,印度總統科溫德5月25日正式任命莫迪為新總理,並要求莫迪提名新一屆聯邦政府內閣成員。5月30日,莫迪正式宣誓就任新總理。有報道指出,莫迪第二個任期在外交主軸上,將鞏固與鄰國間的關係,並與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大國維持平衡關係。

國際縱橫
國際縱橫
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6月24日訪問印度。接著莫迪出席20國集團高峰會、8月出席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並於下半年在9月4到6日先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又於同月訪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再於10月在瓦拉納西接待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莫迪這一系列的外交行程可窺見他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方向,首先是積極推動“鄰國優先”政策,鞏固與鄰國的關係,尤其是針對曾一度倒戈、靠向中國的鄰國。

 

中央社的報道指出,因此,莫迪第二個任期首度出訪的國家就是曾在外交上倒戈靠向中國、但歷經選舉和政權交替後回歸親印路線的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莫迪在當地承諾以經濟支援及協助基礎建設等,希望平衡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歐洲新聞網》分析說,除了歷史、宗教、領土衝突的巴基斯坦之外,印度對周邊的國家都採取比較友善的態度。不過近年來中國在發展一帶一路政策上與印度洋各島國互動頻繁,也讓印度開始緊張,希望透過更優惠的政策吸引這些島國,避免中國在這些島國設立軍事基地威脅印度。因此莫迪這次出訪也跟馬爾代夫簽訂更多經濟協議,其中包含開放更多渡輪航線、港口開放、新板球場等等。

 

此外,莫迪利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會議的機會,拉攏吉爾吉斯斯坦。中國曾透過巨額貸款試圖拉攏吉爾吉斯斯坦。當地媒體報導,印度可能提供1億美元貸款,協助吉爾吉斯斯坦採購印度武器,提升軍隊戰力。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莫迪維持大選期間外交上孤立巴基斯坦的政策,除拒絕巴基斯坦總理伊姆拉汗場邊會面的要求,也在會中呼籲各國追究援助和資助恐怖主義國家的責任。當然,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場邊與習近平會晤時,莫迪重申印度的立場,就是巴基斯坦必須先放棄支持境內恐怖組織,且印度拒絕第三方介入印巴爭議。

印度中國研究所主任康特告訴中央社記者,莫迪的第一個任期可能還缺乏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但第二個任期開始,莫迪政府將依循武漢峰會精神,以對話協商控管印度和中國間的分歧,雙方既競爭也合作;但中印間包括邊界、巴基斯坦等分歧,仍會持續干擾兩國關係。特別的是,根據莫迪與習近平會晤後釋放出來的消息,印度與中國雙方都刻意避開美國對印、中增加的貿易壓力。有學者分析,可見中、印雙方都不願給人雙方合作對抗美國壓力的印象,避免節外生枝。

印度中國研究所主任康特在談及印度與台灣的關係時,強調台印新地緣政治,應在台灣新南向政策及印度東進政策下加強雙邊關係,甚至發展政治關係。他不認為中印關係會干擾台印關係,印台必須強化經濟、文化等交流,因為台灣是印度關鍵的夥伴。印度前外交部次長、維維卡南達國際基金會榮譽研究員渥華也認為,莫迪第二個任期將與中國維繫和平及小心處理分歧的關係,但印度基於地緣經濟、中美貿易戰後台商遷移製造基地,把印度帶入全球價值鏈及人才互補等三大理由,都應強化與台灣的關係。

雖然在美國貿易壓力及美國施壓禁止向伊朗購買原油等問題上,印度和中國的立場相近,但莫迪政府在上述問題是否與中國合作,態度模糊曖昧,似乎為印度與美國的談判預留空間。在印、俄關係上,印度政府除安排莫迪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早於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面,並對美展現印度將持續與俄羅斯維持友好關係、繼續向俄羅斯採購武器的強硬態度。而在化解印、美可能升級的貿易爭端、印度向伊朗採購原油,以及印、美區域安全合作等議題上,莫迪政府仍期待在下半年登場的美印峰會上,能獲妥善解決。可預見的是,莫迪的第二任期與世界強權來往將維持印度傳統的不結盟立場,對美國持續強化安全合作,在貿易上化解分歧;對俄羅斯繼續維護雙邊傳統友誼,對中國則仍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指出,莫迪連任一定程度上靠民族主義,美印走近也影響中印關係,但中印間積極因素對兩國關係的促進作用更明顯。作者認為,未來中印之間依舊會存在一些矛盾,但是總體向好。從消極因素來看,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以及同美國的走近是中印關係的障礙。此次莫迪的繼續當選,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民族主義”。去年12月,在拉賈斯坦等五個邦的地方選舉中,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全部敗選,可謂一敗塗地。在這種情況下,莫迪通過“愛國”的口號成功轉移了矛盾。今年2月14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輛滿載警察的巴士被炸毀,造成40多人死亡。2月26日,印度空襲了巴基斯坦境內的武裝分子營地。這一衝突激起了印度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通過142次的集會講話和15萬公里的航空里程,莫迪將民眾的注意力從國內民生問題集中到了與巴基斯坦的民族衝突上,強化了自己的強人形象,讓民眾更加擁戴“保家衛國”的領導人。考慮到中印邊界爭端和中巴關係,相當一部分印度人將中國當做印度的安全威脅和地區對手,因此印度“民族主義”的高漲有可能傷害到中印關係。

在與美國的關係方面,莫迪政府上任後,傳統的消極被動外交逐漸向主動轉變,特別是與美國的防務合作越來越密切。2008年以來,美印國防貿易日益密切,形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已簽訂了超過150億美元的國防貿易訂單,包括從美國購買C-130J和C-17運輸機、P-8I海上巡邏機、“魚叉”導彈、“阿帕奇”直升機、“支努干”直升機和M777輕型榴彈炮等,美國還為印度第二艘國產航母提供了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和電磁彈射的方案。2017年月,美國政府還批准了對印出售價值7500萬美元的生化武器防護裝備。據統計,莫迪第一任期內俄羅斯對印武器出口下降42%,與此同時,以色列、美國和法國都增加了對印度的武器出口數量。

此次莫迪在競選宣言中許諾建設“新印度”,打造投資主導的增長模式,並在2030年以前將印度發展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與中國的關係上,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印度自 2007 年以來最大的貿易夥伴。在莫迪第一個任期里,中國對印直接投資激增,目前已超過17億美元。而相比之前,前總理辛格在任的10年時間裡,這一數字僅為4億美元。2018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破紀錄的955.4億美元,而在莫迪上台前的2013年,這一數字僅為495億美元。

“洞朗對峙”曾經將中印關係一下降至冰點,但從 2018 年初開始,印度的對華政策開始轉暖。2018年雙方高層互動頻繁,武漢非正式會晤以後,中印兩國領導人又先後在 6 月上合青島峰會、7 月南非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以及 11 月的 G20 峰會期間三次舉行會晤和深入交流,這些對於拉近兩國關係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因此,此次莫迪連任後,印度對華政策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改變,中印兩國將繼續在曲折中攜手前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