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全球軍備競賽 亞太國家速度最快

發表時間:

聽眾朋友,新年伊始,全球局勢有許多因素令人不安,敘利亞難民潮、恐怖主義襲擊等,成為人們議論較多的話題。另外,軍備競賽也導致世界頗不平靜,據《簡氏防務周刊》最近的報告稱,亞太國家近幾年的防務開支一直處於上升水平,其中經濟發展是一個推動力,而南海緊張局勢的不斷升級可能會促使軍費的進一步增加。全球軍事開支在2016年達到1.57萬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2018年國防支出前五國家將是美國、中國、印度、英國和沙特,在此期間中國將保持第二的位置。

路透社
廣告

與此同時,美俄兩國領導人也分別就核武器做出新的表太。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需要“加強戰略核力量的軍事潛力”,包括“能夠穿透任何現有和未來導彈防禦系統的導彈系統”。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也在推特上發文說,美國“必須大力加強和擴張其核武器能力,直到有一天世界在核武器問題上恢復理智為止”。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特朗普更是直言,“軍備競賽來就來吧。我們會在各個方面超過他們,並且把他們全部拖垮。”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核武國家,美俄同時提及加強核武備,是否意味着世界將迎來一個核武器擴張的新時代?

《簡氏防務周刊》的分析人士認為,亞太國家在不斷增加軍費開支的同時,或面臨軍備競賽風險。《簡氏防務周刊》的報告說,中國的防務開支在2020年將達到2330億美元,幾乎是2010年1230億美元的兩倍。而到2025年,預計中國的軍費開支將超過所有亞太國家的總和。報道稱,印度2016年的防務開支超過500億美元,超過沙特和俄羅斯,首次躋身全球前五,位列全球第四的位置。報告認為,印度需要新設備來實現軍事現代化,因此印度的防務開支有望在未來兩年在全球排到第三。報告說,日本的防務預算到2020年將徘徊在410億美元左右。《簡氏防務周刊》主任保羅•波頓認為,日本仍然面臨防務預算限制,因為無法達到中國的那種增長,但是日本政府會重視讓軍費的使用更加有效率。2016年,俄羅斯自1990年代以來首次沒有進入國防支出前五國家之列,其被印度和沙特(分列第四和第五)超越。俄以484億美元的國防支出在榜單上排名第六。

報告作者預測,以中國的國防支出規模,其將在近期從一個以守土為主的國家轉變成一個重視力量投射的國家。鑒於南海緊張局勢加劇,這也可能促使亞太地區國家增加國防支出。2011至2015年間,南海地區國家的軍費支出總計1660億美元,專家推測,2016至2020年間該數字可能增長至2500億美元。簡氏防務的首席分析師克雷格•卡弗瑞認為,亞太各國防務的一個的主要趨勢是從傳統的領土防衛轉變為彰顯實力。他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對這個地區來說是新趨勢,很可能會增加各國間的軍事接觸。防務開支的增加也因此會間接導致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反過來又會刺激更快的軍事預算增長。”

日媒稱,據獲得的照片顯示,中國在遼寧大連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的艦體及艦島已基本完成,為建造艦體搭設的腳手架大部分也已被拆除。艦體據稱已進入塗裝階段,中國國內及海外的軍事專家預測航母最早2017年年初將下水。共同社前不久報道說,這明顯反映出中國領導層將航母視為加速海洋活動的核心,正在切實推進開發計畫。報道稱,正在建造的航母外觀酷似從烏克蘭購買後進行改裝並於2012年開始服役的航母遼寧艦,該國產航母為排水量5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母,繼承了從遼寧艦獲取的技術知識。據息,國產航母與遼寧艦一樣,沒有使用以高壓蒸汽等助推艦載機起飛的“彈射裝置”,艦載機將通過首部分上翹的飛行甲板起飛。加拿大軍事雜誌《漢和防務評論》報道稱,位於遼寧興城的艦載機訓練中心內有安裝了彈射裝置的設施,該裝置有可能會在被認為正於上海推進建造計畫的第三艘航母上採用。軍事領域消息人士表示,雖然存在艦載機開發和飛行員培養等並不容易的課題,但中國的航母開發速度還是相當迅速的。

雖然中國的武器越來越吸引世界的關注,但在美國陸軍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通訊消息看來,中國國防貿易行業仍舊面臨著很多問題。世界對中國國防系統的看法還不夠好,首先是因為武器系統故障或武器設計缺陷,其次是因為中國缺乏武器培訓、設備和武器維修等額外服務。另外,一些國家也缺乏對中國的政治信任。比起久經戰鬥考驗的美俄武器,中國武器還有待向自己的新軍事顧客證明自己的實力。

有評論說,一場危險的軍備競賽正在亞洲進行。下一任美國總統如何與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打交道,將決定這場競賽的結果。最近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菲律賓國防部長解釋了菲律賓在面對邊境線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是如何重整軍備的。最明顯的威脅是崛起的中國。中國對南中國海提出了大範圍的領土主張,與其很多海上鄰國的領土主張重疊,其中包括菲律賓。菲律賓糟糕的軍事實力促使其政府尋求與北京方面和解,甚至達到菲方承諾購買中國武器和物資的地步。此種事態應該給華盛頓方面敲響警鐘,特朗普新政府注意美國在亞洲面臨的更廣泛問題。

中國目前唯一的航母遼寧號率領的戰鬥群12月26日經過東沙群島南海域,進入南中國海北部。台灣海空軍都對此全程警戒、監視、處理,掌握其未來動向。台灣國防部發布新聞稿,稱遼寧號航母沒有進入台灣海峽,而是進入南海,"台方均有預置海、空兵力全程警戒、監偵與應處",讓台灣民眾安心。有學者認為,中共意在向美國宣示戰力。

至於特朗普稱美國“必須大力加強和擴張其核武器能力,直到有一天世界在核武器問題上恢復理智為止”,有分析指出,他這種要挑起軍備競賽的態度確實會帶來一些可預見的後果。最有可能做出反應的兩個國家是俄羅斯和中國,俄羅斯的核武庫與美國相當,中國的核武庫則小得多。雖然兩國有着略微不同的目標,但雙方設計的方案都是為了同美國抗衡,並且將在此後做出校準,隨時跟上美國的進展。分析師警告說,部分是由於美國在常規武器方面要強大得多,俄羅斯和中國可能會在壓力之下採取破壞穩定的行動,從而令各方都處於風險之中。據美國軍備控制協會統計,美國和俄羅斯分別擁有大約7100個和7300個核彈頭。中國則不到300枚,可能在240個核彈頭左右。從上個世界70年代以來,美俄雙方已經簽訂了多輪裁軍條約,最近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則在2010年由奧巴馬和梅德韋傑夫共同簽署,該條約規定美俄兩國各自部署的戰略核彈頭數量為1550枚,各自擁有的投擲運載工具總數不超過800個。

有評論說,如果真的重新啟動核軍備競賽,美俄兩國都開始擴充自己的核武庫,那麼北京可能面臨什麼境地。不同於冷戰時期的對峙,美俄的軍備競賽必是某種相對溫和的形態,這使得中國會有較大的戰略轉換空間,而中國跟進與否,如果跟進,跟進到什麼程度,恐怕都可能極大的改變世界形勢。誠如有評論所指出的,如果在國際範圍內出現新一輪的戰略武器競賽,那麼其他中等核國家,尤其是中國,也將面臨重要抉擇,不僅要應對日常的常規威脅,還要在核領域投入更多資源。

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國家層面通常不想挑起核武器競賽,往往是被違心地拖進去的。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認為自己是在回應對方的行動,它們緊張地保持着戰略平衡,希望可以阻止戰爭,或者至少能在戰爭中得以存活。丘吉爾1954年曾說,更多的彈頭能做到的無非是“讓碎石頭彈起來”。但這句話導致了一個長期的誤解:軍備競賽就是累積彈頭那麼簡單。事實上,它的危險性要大得多,不斷增加的核庫存反映的只是複雜的、日益加劇的針鋒相對。例如,一個國家可能開發出快速運載彈頭的武器系統,這就需要另一個國家縮短反應時間,製造更多的武器來進行報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