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回顧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事故15周年

發表時間:

15年前的今天(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K-141 Koursk)在巴倫支海(Mer de Barents)發生爆炸,隨即沉沒,造成118名海員全部遇難。15年後的今天,本台安排特別節目,回顧這樁俄羅斯歷史上最嚴重的潛艇事故。

Image d'archive: Le sous-marin "Koursk" dans la base de Vidyayevo en Russie. 存檔圖片: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
Image d'archive: Le sous-marin "Koursk" dans la base de Vidyayevo en Russie. 存檔圖片: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 法新社 AFP/ Stringer
廣告

發生事故當年,隸屬俄羅斯北海艦隊的庫爾斯克核潛艇是俄羅斯奧斯卡級(Oscar)導彈核動力潛艇中的最後一艘。長155米,高九層樓的庫爾斯克號於1992年開始建造,1994年下水和服役。它的命名是依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爆發大規模戰役的城市庫爾斯克。

發生事故前,由於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擁有兩層外殼,因此也被譽為是一艘不可沉的潛艇。而且,由於配置了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所以,很難被探測器追蹤。但在庫爾斯克號核潛艇被編入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年代,這支海軍的經費已經大為壓縮,許多艦艇都無法維持保養。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上一世紀九十年代末才有所改善。

1999年,這艘核潛艇曾在地中海執行過偵查任務,監視在科索沃地區的美國海軍。由於這些都是軍事活動,所以外界知之甚少。有關其在爆炸前的情況,許多報道均屬推測。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發生爆炸後,俄羅斯曾竭盡全力想要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營救。

據介紹,庫爾斯克號最後沉在了100多米深的海底,沉沒點距離北莫爾斯克130多公里,地理位置是北緯69°40',東經37°35'。後來的研究發現艇內大多數人死於爆炸後數分鐘內,但一些人在船尾還倖存了數小時。俄羅斯沒有很好地利用這段寶貴的生命救援時間。許多西方國家和非政府機構也曾提出予以幫助,但莫斯科沒有接受。

加拿大企業(NSI)駐法國代表帕羅勒(Henri PAOLE)當時還向法國媒體介紹了可能採用軟管進行的救援技術。

00:52

Henri PAOLE - Koursk - Réprésentant en France de la société NSI (Documentation)

尼古拉法廣

Henri PAOLE:“軟管一直下降到潛艇。首先是把管子從救援船上接到位於潛艇的一個閘門。一旦這個來自救援船的大管子和潛艇連接好,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在水面上的救援船來給潛艇通氣。有了空氣,海員們就可能堅持更長期的時間。通過這一方式就能生存更久。我們不僅可以輸送空氣,也可以輸送其它混合物,為海員們返回做準備。因為在潛艇里,船員們處於高壓中,如果撤離出水太快會造成減壓問題。”

 

面對庫爾斯克核潛艇的遭遇,本台資料部為我們提供了俄羅斯總統普京(V.POUTINE)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俄羅斯軍備狀況。普京說:“我應該說,這一災難顯示了對俄羅斯極其重要的基礎設施的狀況。(俄羅斯)國家的整體狀況。”

俄羅斯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最後由荷蘭的斯密特-塔克深海作業公司(Smit-Tak)打撈出水。整個打撈行動一直持續到2001年10月8日才結束。打撈人員後來在庫爾斯克號里共發現115具屍體。

感謝Christophe的技術合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