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法前總理羅卡爾:面壁廿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發表時間:

法國著名政治家、前總理米歇爾•羅卡爾(Michel Rocard)於2016年7月2日在巴黎病逝,享年85歲。這位政壇老人離去引發的普遍哀悼,將人們的思緒暫時帶離抗議、罷工和歐洲杯,拉回到半世紀來的歷史風雲變幻中。驀然回首,法國失去了一位塑造了今日格局的領袖級政治人物。

Getty/Franck CRUSIAUX
廣告

政治天賦 嶄露頭角

羅卡爾於1930年8月23日出生在上塞納省庫爾伯瓦(Courbevoie)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很小就展示出領導天份,曾在童子軍組織中擔任副指揮和指揮職務長達六年。或許是受核物理學家父親的影響,他在高中畢業會考中報考理科,但他很快意識到在這個領域中自己並沒有父親那樣的天賦。不顧家庭的阻力,他棄理從文,1947年進入著名的巴黎政治學院,在那裡他邂逅了人生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其中包括畢生最大的對手之一、未來的法國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有趣的是,他曾經試圖說服希拉克加入工人國際法國支部(SFIO,亦即今天法國社會黨的前身)的青年組織,但未獲成功,否則法國此後半世紀的的政壇格局或許將被改寫。

從巴黎政治學院畢業之後,羅卡爾進入著名的“埃納”(ENA)即法國國立行政學院深造。隨後選擇進入財政稽核總局(inspection générale des Finances)工作。看上去這位擁有完美履歷的高級公務員可以高枕無憂地過完這一生。

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之後,持反殖民主義立場的羅卡爾不滿當時黨的總書記的政策,加入左派異議組織“自主社會黨”(PSA)。1958年他以財政稽核員的身份來到阿爾及利亞,針對當地難民營的悲慘生活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調查,估算出有20萬阿爾及利亞農民死於饑荒,並於次年完成報告。這份報告隨後通過《法國觀察家》和《世界報》對外曝光,引發軒然大波。時任法國總理米歇爾•德布雷(Michel Debre)曾試圖予以阻止,卻於事無補。這次風波險些讓他丟掉工作,卻也讓一位年輕的左翼政治新星嶄露頭角。

 

 

總統之夢 壯志未酬

1960年,羅卡爾參與創建“統一社會黨”(PSU),並於1967年成為該黨總書記。在隨後的“五月風暴”中,他站在學生組織背後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政治強人戴高樂總統於1969年黯然下野之後,時年39歲的羅卡爾代表“統一社會黨”參加總統大選,雖然僅僅得到3.6%的選票,但作為政治新秀和新興政黨的代表,這種衝擊力不可小覷(SFIO正牌候選人得票率也不過5%)。在總統大選之後,羅卡爾又馬不停蹄地競選國民議會的議員職務,並成功當選。

1974年,羅卡爾試圖率領“統一社會黨”加入此前由工人國際法國支部改組而來的法國社會黨(PS),但未獲成功,隨後他退出這個自己參與締造的左翼小黨,正式加入社會黨,並進入後者的領導層。1981年總統大選之前,雄心勃勃的羅卡爾再次準備參選,但是當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也聲明參選之後,羅卡爾審時度勢,為了避免左派分裂,撤回了自己的參選計畫,保證了密特朗的成功當選。

Au second rang des députés de l'opposition, de gauche à droite: Michel Rocard, Pierre Mauroy et François Mitterrand. 27 février 1980 à Paris.
Au second rang des députés de l'opposition, de gauche à droite: Michel Rocard, Pierre Mauroy et François Mitterrand. 27 février 1980 à Paris. AFP

儘管如此,社會黨陣營內部兩大巨頭的敵對態勢仍然無法化解。1970年代末期以來,社會黨內部慢慢形成了一個以羅卡爾為核心的派別,被稱為“羅卡爾派”(les rocardiens)、“新左翼”或者“第二左翼”,隱然有與社會黨主流派系分庭抗禮之勢。羅卡爾反對密特朗的國有化綱領,傾向地方分權、市場經濟和減少國家干預。他的一句名言是  “我深信,從(十三世紀)‘美男子’腓力四世國王以來的中央集權趨勢必須停止”。針對社會黨長期處於反對黨的慣常策略和立場,羅卡爾派呼籲採取“務實的”經濟政策,從反對黨向執政黨轉型。作為一個左翼政黨中具有偏右色彩的派別,雖然羅卡爾派始終沒有掌握黨內的主流話語權,但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制衡作用。

1981年,羅卡爾正式進入內閣,擔任領土規畫部長職務,1983年轉任農業部長(1985年辭職)。他曾希望密特朗放棄連任計畫,以便為自己讓出政治空間,但未能如願。

1988年密特朗總統第二個任期開始之後,羅卡爾更進一步出任總理。但這並不意味着兩大巨頭的和解,事實上,密特朗很大程度上是迫於羅卡爾的高漲的政治聲望而提出任命。而羅卡爾左翼偏右的政治立場也在組閣過程中得到體現,他延攬四位中右派別人士入閣,這在社會黨內部激起了爭議。雖然名義上總統和總理同出於社會黨,但政策上的分歧和個人關係上的緊張,讓這屆政府帶上了某種“左右共治”的色彩。

隨着羅卡爾民意的下滑,這種緊張態勢趨於加劇。1991年5月15日,總統密特朗要求羅卡爾辭去總理職務,並以前歐洲事務部長克列松(Édith Cresson)取而代之,後者是法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總理,曾經在羅卡爾內閣任職,後來因為意見不同而辭職。但這位女總理並沒有在位太久。僅僅一年之後,就成為地方選舉失敗的替罪羊而被密特朗再度替換。

在卸任總理之後,羅卡爾曾在一年時間裡短暫擔任社會黨總書記。他曾經呼籲稱,法國左翼陣營需要一場“創世大爆炸”(Big Bang),也就是突破傳統的黨派之分,各派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這個富有衝擊力的修辭引起媒體關注,但實際上並沒有產生什麼效果。相反,羅卡爾發現自己仍然受到密特朗的壓制,在黨內逐漸落入下風。在歐洲議會選舉社會黨失敗之後,他於1994年6月辭去總書記職務。

回顧這段總書記生涯,羅卡爾對此不無懊悔,認為這一選擇是個錯誤,因為這等於放棄了第二次出馬角逐總統大位的機會。雖然卸任之後他很快又擔任了參議員職務,但重整旗鼓的契機卻一去不復返了。他的支持者逐漸轉移到了未來總理若斯潘(Lionel Jospin)的周圍。

雖然逐步遠離政治舞台中心,但羅卡爾的總統心念卻在很長時間不曾熄滅。2007年總統大選,塞格琳娜•羅雅爾(Ségolène Royal)代表社會黨出戰。據稱,就在第一輪投票的一個月前,羅卡爾還試圖說服羅雅爾退選,由自己來出馬,認為這可以避免左派失敗的命運。這一建議當然遭到後者的拒絕。而大選結果正如羅卡爾所料,社會黨被薩科齊率領的“人民運動聯盟”擊敗。但換成自己出馬會不會結果不同?恐怕沒有人能說得清。

 

社會改革 影響深遠

和1968年學運的很多參與者一樣,羅卡爾年輕時鐘情於南斯拉夫式的工人自治模式,並且在整個政治生涯中始終認同斯堪地納維亞的福利國家模式。作為社會黨內右翼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兼收並蓄,甚至曾經推動新自由主義思想家哈耶克的著作翻譯進入法國,但總體而言,他出任總理時的改革措施,為法式福利國家奠定了某些重要基礎。

在經濟領域中,羅卡爾最重要的遺產是“最低就業收入補助”(RMI)和“一般性社會繳納金“(CSG),這兩項政策一直延續到今天。雖然“最低就業收入補助“經常被指責為助長懈怠風氣、弱化經濟活力,但至少在當時,這項政策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而且在他就任總理期間,法國的失業率並沒有因此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至於“一般性社會繳納金”,這項稅收逐漸擴大到金融領域的利息收入等,比例逐年上升,到2010年已經佔到法國國家財政收入的6%。

Le premier ministre Michel Rocard pendant un meeting à Tours, en février 1993.
Le premier ministre Michel Rocard pendant un meeting à Tours, en février 1993. REUTERS/Philippe Wojazer

此外政治領域中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6月26日,羅卡爾促成了著名的“馬提儂宮協議”,法國海外領地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 Calédonie)的兩大政治派別領導人握手言和,結束了長期困擾這塊領地上的暴力局面,為當地民族自決鋪平了道路,更為法國從殖民時代解脫出來邁出重要一步。在羅卡爾看來,這是他出任總理期間最重要的政績之一。

 

 

 

老驥伏櫪 遺產豐富

希拉克從密特朗手中接過總統權柄之後,在社會黨總理若斯潘的建議下,羅卡爾開始了長達15年(1994-2009)的歐洲議會議員生涯。在此期間他曾擔任議會內多個職務,包括主持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就業與社會事務委員會和文化委員會等等。2009年1月,當羅卡爾辭去歐洲議會議員職務時,全體議員起立鼓掌喝彩,向這位老人十五年的履職表達敬意。

離開歐洲議會後,羅卡爾的政治生涯並沒有告終。在79歲高齡,他成為南北極國際談判事務法國特使,並主持氣候和能源問題的國際專家會議,在碳稅、核能、公債、歐盟擴大、同性戀婚姻等問題上繼續發表觀點。直到生命結束的前幾周,他仍然接受媒體採訪,暢談眼中法國政治的走向。

雖然“羅卡爾派”已經成為一個過時的政治詞彙,不太被當下的媒體所提及,但它所蘊含的意義卻日久常新。在羅卡爾本人之後,這一脈先後傳承到若斯潘和施特勞斯-卡恩身上  雖然二人多少都命運不濟,前者被極右翼國民陣線擊敗,後者因性醜聞斷送政治前途。但現任法國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和經濟部長馬克隆(Emmanuel Macron)都是羅卡爾路線的門徒。瓦爾斯在致敬聲明中表示,他本人選擇從政道路,受到羅卡爾的重要影響。他用超越普通政治辭令的動情語氣稱,羅卡爾的去世讓他感覺自己變成了孤兒。馬克隆則更為含義微妙地表示,羅卡爾是他的榜樣,尤其是後者身上體現出的自由,縱然法國政治對羅卡爾並不公平,但這位政壇老將從未停下腳步。

© RFI/Sébastien Bonijol

羅卡爾和密特朗的恩怨,構成了社會黨歷史上最富有戲劇性的衝突之一。雖然在政治角力場上,這位前總理多數時間一直被密特朗壓制,從1969年第一次出馬競選總統,到1991年從總理職位黯然下課,二十年來最終壯志未酬,但從某種意義上說,羅卡爾以自己政治生命的豐富廣度和長度,彌補了畢生從未擔任總統的高度缺憾。如奧朗德所言,羅卡爾是一個“務實的夢想者”,把“烏托邦和現代性”融合在一起。沒有他,就很難想象今天法國左翼的嬗替、更新與捲土重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