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德關係

【視頻報道】法德相愛相殺:普法戰爭巴黎公社展亮相軍博

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重新分配歐洲霸權,俾斯麥的普魯士終於打通德意志統一之路,法蘭西第二帝國被第三共和國取代,巴黎公社曇花一現。在法國,這場戰爭遠不如兩次世界大戰那般“大眾化”。巴黎軍事博物館迎來了這段歷史的展出,點擊視頻了解。

法國軍事博物館館長Sylvie Le Ray-Burimi
法國軍事博物館館長Sylvie Le Ray-Burimi 攝像:Ninan WANG
廣告

普法戰爭中,法國三分之一領土曾經被佔領,傷亡損失近76萬人。相比兩場世界大戰,普法戰爭在法國是個相對小眾的話題。但在法國軍事博物館主任David Guillet看來,歐洲的和平穩定值得長久關註:“現在看來,歐洲是定數,法德友好關係也是定數,是事實。這次展覽主要想向公眾展出一批史料,讓人們能能夠從歷史中找到理解當今、展望未來的鑰匙,理解法德淵源。”

歷史輪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歐洲民眾身份構建反映在戰時觀念偏見里:法國人憎恨普魯士槍騎兵,而在德國,法國游擊隊員臭名昭著。普法戰爭對歐洲各民族認同感的形成意義重大,對此,軍事博物館館長Sylvie Le Ray-Burimi表示:“19世紀的法國多次介入別國的民族認同感形成過程,比如法國曾經為了捍衛希臘而與奧斯曼帝國起衝突,又比如法國最後間接促成了意大利的統一。對於德國來說,俾斯麥的三次統一之戰加劇了所經之處德意志民族的意識凝聚。”

本次展覽彙集了超過320件藏品,其中80件來自德國,得到了柏林、德雷斯頓和英戈爾施塔特地區專家的支持。副館長Mathilde Benoistel表示,德國情況與法國不同,民族認同感更加複雜:“我們知道,東德西德之間已經有很大不同,但可能會忘記類似於此的地區差異其實早在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形成。比如說我們在準備本次展覽時,與英格爾施塔特地區的同行進行交流,他們向我們解釋巴伐利亞人如何與普魯士人不同,有個人說:‘請注意,多瑙河流向的可是維也納,並不是柏林’!”。

戰火槍炮,人間地獄。戰爭從來不是政治家和軍人的特權,如今繁華的巴黎曾經一片廢墟。軍事博物館副館長Christophe Pommier介紹,普法戰爭展覽着重展現戰爭之於平凡生活的影響:“這次展覽我們專門開闢了日常戰事展覽區,向公眾展示在密集炮火襲擊下,巴黎、貝爾福爾、斯特拉斯堡等地的士兵和平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常不得不躲進地窖。另外我們還在展覽中講述了戰俘、傷亡人員的情況。”

圍繞法德戰爭、巴黎公社回憶的本次展覽在巴黎軍事博物館自4月13日起對公眾開放,直到7月30日。法廣記者王呢喃巴黎報道。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