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遺產

世遺包豪斯:設計先鋒亦或“千屋一面”原罪?

發表時間:

本次文化遺產節目介紹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德國魏瑪和德紹的包豪斯建築及其遺址。

包豪斯學院
包豪斯學院 DR 網絡圖片
廣告

20世紀20年代形成的現代建築中的一個重要派別──現代主義建築,也稱包豪斯學派,首先興起於魏瑪,然後擴展到了德紹,該學派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以講求建築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為特徵。雖然也受到後來藝術思想的衝擊和競爭,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觀念對現代工業設計和技術美學仍然有啟迪作用。

創建於1919年的包豪斯建築學校所倡導的“現代運動”,對20世紀建築設計的變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無論從從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對建築設計、工藝美術以及藝術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全新性的探索和創造。同時也為20世紀建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德國都被戰敗的陰影籠罩着,全國德國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戰火中成為一片廢墟,在德國中部的小城魏瑪,一位名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的設計師以極大的熱情致信政府,暢談戰後德國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築設計人才。沒想到,政府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商議,就採納了格羅皮烏斯的大膽的建議。1919年3月,原撒克遜大公美術學院和國家工藝美術學院合並,成立了“國立建築工藝學校”,36歲的格羅皮烏斯被任命為校長。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術家從游離於社會的狀態中拯救出來,讓他們成為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個有力組成部分,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學中謀求所有造型藝術間的交流,他把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一切 都納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

之前的歐洲,建築結構與造型複雜而華麗,強調藝術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體現着宗教神話對世俗生活的影響,但這樣的建築無法適應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國立建築工藝學校設計的工廠不再有任何裝飾,廠房為四方形,平平的房頂、樓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屬板搭構,外鑲大塊的玻璃,簡潔而敞亮,完全適於工業生產的需要。學校設計的椅子沒有任何裝潢雕飾,四方的坐椅靠背僅由幾條曲線狀的木條或鋼條支撐,它在生產流水線上一天就能產出上百把,非常符合當時社會和工業生產的需求。

成功的同時也引來了災難,包豪斯的開拓與創新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敵視,1925年被迫遷往德國東部的德紹。從這時起,包豪斯開設了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等課程,為現代建築設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格羅皮烏斯在此期間設計的包豪斯校舍被譽為現代建築設計史上的里程碑。包括教室、禮堂、飯堂、車間等,具有多種實實在在的使用功能,樓內的一間間房屋面向走廊,走廊面向陽光用玻璃環繞。格羅皮烏斯讓包豪斯的校舍呈現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盡情體現着建築結構和建築材料本身質感的優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紀建築直線條的明朗和新材料的莊重。特別是,對於建築的外層面,不用牆體而用玻璃,這一創舉為後來的現代建築所廣泛採用。今天,在世界許多城市依舊可見許多格羅皮烏斯“里程碑”式樣的樓宇,它們矗立在人們生活的視野中。證明着一種富有預見的思想和行動的偉大。

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了包豪斯校長的職務。1932年,納粹黨強行關閉了包豪斯。當時的校長帶領學生們流亡至柏林,學校勉強維持至1933年,直到有一天校舍被納粹軍隊佔領。這段歷史在畫家保羅 克里等藝術家的作品中有大量的表現。從此,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消失了。雖然包豪斯在世界上僅存在了15年,但是它簡潔實用的設計理念已經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建築是一種文明方式的體現,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和審美觀。建築的變革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而現代化建築的出現意味着人類思想與精神的一次解放。隨着包豪斯的建築和設計理念被逐步推廣到全球,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也受到批評和爭議,以平屋頂、白牆面、通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自然也產生了巨大衝擊,讓各國多樣式文化喪失其傳統和本源性。

但這些也許與格羅皮烏斯當初的本意和宗旨無關。

瀏覽其他章節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