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美俄中導條約失效為大國軍備競賽鬆綁?

發表時間:

曾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蘇兩國軍備競賽的《中程導彈條約》8月2日終於壽終正寢。美俄兩國在6個月的聾子對話與相互指責之後,美國政府周五宣布,美國正式退出該條約。至此,冷戰時期達成的限制核武器公約,就只剩下了一項《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該條約將在2021年到期。世界、尤其是歐洲是否將因此重新面對軍備競賽帶來的威脅?新的世界格局下,有關大國是否能達成新的共識,減緩擴充軍備的步伐?

資料圖片:1987年12月8日,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里根在白宮簽署《中程導彈條約》。
資料圖片:1987年12月8日,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里根在白宮簽署《中程導彈條約》。 圖片來源:路透社//File Photo
廣告

所謂《中程導彈條約》簽署於1987年。只涉及當時兩大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在冷戰格局中,兩大超級大國自70年代起也曾先後就限制雙方的軍備開發簽訂一些協議,但1987年由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里根達成的《中程導彈條約》則是兩大超級大國首次承諾銷毀某一類型的核武器。根據這項條約,美蘇兩國承諾在條約生效之後的三年內,銷毀射程在500到5500公里的導彈。到1991年時,雙方共銷毀此類導彈2692枚,幾乎是當時中程核導彈庫的全部,相當於兩大國在1987年時核武庫總量的4%,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80年代初期再度緊張的冷戰格局對歐洲大陸的壓力。

但自2013年起,美國就開始指責俄羅斯違背條約規定,不斷增強違背中導條約限制的軍事能力。2018年底,特朗普政府就已經提出警告,並於今年2月,限期兩國在六個月之內,就遵守條約規定達成共識。但此後的6個月期間,美俄雙方相互指責,彼此推卸責任,對話了無進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日宣布美國正式退出《中導條約》時強調,在過去六年間,俄羅斯一再回絕美國要求俄羅斯重新遵守條約規定的努力。

法新社引述美國不願披露身份的負責人指出,問題的癥結集中在俄羅斯開發的新洲際導彈9M729型導彈。這些導彈一部分部署就在俄羅斯西部地區。美國認為,此類導彈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直接威脅,可以打擊重要歐洲目標,已經違反了《中導條約》的相關規定。但俄羅斯方面則堅稱,該導彈射程最遠只有480公里,因此不在中導條約限制範圍之內。

俄羅斯2日指責美國正式退出《中導條約》是一個"嚴重錯誤",引發"一場幾乎無法逾越的危機。"俄羅斯同時再次提議暫緩部署中程武器,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回絕了這項提議。該組織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當日表示,西方國家不希望看到軍備競賽重演,但俄羅斯提出的暫緩部署建議缺乏信譽。他表示,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部署導彈,這如何讓人相信其暫緩部署提議的誠意?

限制美俄兩大國核武器的重要條約失效引發歐洲不安。曾地處冷戰前線的奧地利2日對這種局面對歐洲安全構成的威脅表示擔憂。奧地利外長表示,歐洲不應當成為新的軍備競賽的戰場。法國政府也表示,《中導條約》壽終正寢提升歐洲的不穩定危險,也破壞控制軍備的國際機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此前也已經表示,世界將因此失去一個防止核戰爭的寶貴工具。

其實,在新的世界格局下,美俄雙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樂見擺脫這項源於冷戰時期的武器控制條約。俄羅斯認為這項條約對美國更有利,美國方面則希望更新其核武庫,實現軍備現代化,以應對中國軍備的快速成長。特朗普政府一再強調,新的限制武器條約,不應當再局限於美俄兩國,應當也有中國的參與。

美國政府近年來對中國實力的成長,尤其是軍事實力的成長日益感到威脅。俄羅斯雖未公開就此表態,但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去年底曾對俄國媒體《觀點報》表示:“說到符合《中導條約》定義的導彈,中國在研發此類導彈方面絕對是世界領先,並以此作為自己軍事建設的重點。”據他估計,中國擁有2000多枚已經部署的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射程在4000公里內的陸基中程巡航導彈。

到目前為止,中方沒有流露任何想參與限制中程導彈條約的談判的意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7越30日曾經表示,《中導條約》是美俄達成的雙邊性質條約,“讓中國加入美俄對話和協議是一種變相“甩鍋”。”

美俄中程導彈條約正式失效後,目前僅存的一項限制核武器重要條約是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該條約規定,兩國限制其大規模毀滅性戰略武器的數量。然而,這份條約將於2021年到期。從目前情況來看,分析人士認為美俄就繼續執行該條約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很小。

奧地利曾在2017年推動禁止核武器條約,但沒有任何核國家簽署此項條約。

世界、尤其是歐洲,是否將重新面對大國軍備競賽的威脅?

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當日,宣布將加速開發新型常規導彈。

特朗普政府此前曾承諾不會在歐洲部署新的核導彈,但並沒有明確承諾是否會在歐洲部署新的常規武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