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柏林飛鴻

默克爾始終擴大德中關係

發表時間:

德國總理默克爾自2005年11月22日開始擔任總理。任職近14年來,德國和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德中自2011年建立了政府磋商機制。該機制啟動後,一直在頻頻運轉中。最近一次的德中政府磋商會議是在2018年7月舉行的。德國雙邊貿易一年比一年繁榮。另外,德國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對華政策,並不斷促進中國改善人權。隨着中國的不斷強大。默克爾多次呼籲,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應承擔更大的責任。但近年來,德國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在工業上,開始對中國投資採取防禦政策。儘管如此,德中強大的雙邊關係都雙方都非常重要。默克爾每年訪華也顯示了默克爾對中國夥伴的重視。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漢堡20國集團峰會上  2017年7月7日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漢堡20國集團峰會上 2017年7月7日 路透社/Wolfgang Rattay
廣告

德國外交部今年3月19日在其網頁上,對德中關係做了一個新的總結。外交部寫道:德國和中國自1972年建立了外交關係。自那以後,雙邊關係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十分豐富多彩,具有很大密度,而且具有越來越多的政治內涵的關係。兩國關係友好,而且良好。德國象所有其他歐盟成員國一樣,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中國是德國在亞洲的最重要經濟夥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的最重要貿易夥伴。面臨不斷增長的不穩定因素,國際危機和全球挑戰,德中戰略夥伴的合作和協調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中國視德國為歐洲經濟和政治的關鍵夥伴。雙方高層頻繁協調、富有動力的貿易關係、投資、環保合作、文化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合作是德中關係的特色。自2004年以來,德中關係進入“全球責任戰略夥伴關係”。2014年三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期間,德中關係再上層樓,上升為廣泛的戰略夥伴關係。2011年以來,兩國啟動政府磋商會議機制。除此之外,德中兩國還有大約80個對話機制。其中重要的協調形式有:外交部長之間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策略對話和包括財長和央行行長在內的金融政策對話。儘管雙邊關係積極發展,但在人權領域,特別是在個人自由權方面,兩國存在根本的意見分歧。德國希望看到中國進一步發展內政,法制結構,社會系統,進一步走向公平。

 

默克爾前任,社民黨籍總理施羅德對中國表示親善、友好和重視。默克爾2005年上台後,繼續弘揚這一傳統,繼續擴大雙邊關係。但默克爾又增加了一點,就是開始設法促進中國人權的進步。默克爾在促進德中關係中,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歷史鏡頭。

 

2007年9月23日,默克爾在總理府會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會晤被冠名為“私下交流”,引起中國強烈不滿,成為轟動全球事件。默克爾此舉受到前總理施羅德以及當時的社民黨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的批評。但默克爾不為所動,呼籲中國和達賴喇嘛直接對話。不過,默克爾後來沒有再次會晤達賴喇嘛。

 

2010年7月,默克爾在中國度過了56歲生日。溫家寶總理溫情款待,陪伴默克爾去看西安兵馬俑。默克爾一臉陶醉地和兵馬俑拍照的情形,給默克爾的鐵娘子魅力又增添了一幅新的圖畫。

 

2012年,德中建交40周年。默克爾八月訪問北京,參加兩國政府磋商會議。中國隆重歡迎默克爾的到來。德中友好達到新的高峰。權力巔峰上的默克爾,當時在中國到處遇到的是笑臉和歡迎。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底來訪德國。默克爾送給他一張法國人繪製,德國1735年印刷的老中國地圖。該地圖上,中國領土據說達1千3百5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的9百70萬平方公里要大很多,成了社交媒體喜歡猜測的話題。

 

2014年10月,李克強總理率政府代表團來柏林參加政府磋商會議。10月10日即周五下午,默克爾帶李克強去逛超市買東西,成為媒體至今喜歡再版的照片。

 

2016年12月12日,默克爾就特朗普掀起的台灣問題表示:“我們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而且現在不會改變我們的立場。”此前。特朗普對一個中國政策提出質疑,引起中國政府強烈不滿。默克爾近來在德國5G建設上,也沒有滿足特朗普的要求,沒有把中國華為事先排擠出局。對受到美中貿易戰連累的中國,默克爾在此給予了一定的支持。

 

默克爾已宣布不會再繼續競選連任。這也就是說,默克爾最晚將在2021年德國大選後下台。默克爾的對華政策到時也將打上句號。但媒體在猜測,默克爾也有可能提前下台。德國東部即將進行的三州州議會選舉可能會繼續敲打大聯盟政府,甚至可能粉碎這一政府。但這也可能給默克爾帶來新機會,讓默克爾通過少數派政府繼續執政。默克爾面臨新的政治風暴。

 

默克爾九月將訪華。默克爾選擇這個時候訪華,應不是偶然。德中關係良好的畫面,很可能會在德國隨後的三州競選中,助默克爾一臂之力。

瀏覽其他章節
  • 04:36
  • 04:27
  • 04:16
  • 04:36
  • 04:23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