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啟蒙哲人 召喚思想自由與寬容的巨人伏爾泰之五—— 宗教的正理是謙遜與寬容

發表時間:

[提要]伏爾泰激烈地抨擊宗教迷信,但他不是一個無神論者。他認為宗教存在的理由之一,是為人類的道德提供普遍規範。他痛恨引發無數流血衝突的教派爭鬥,譏諷神學家的教義之爭,認為這些以上帝之名進行的殘酷鬥爭,不過是人的貪婪和愚蠢的反映。宗教的正理是謙遜與寬容。

羅丹雕塑思想者
羅丹雕塑思想者 RFI存圖 @網絡圖片
廣告

問:我們知道伏爾泰激烈地抨擊基督教,但他又說自己不是無神論者,這應該如何解釋呢?

答:宗教問題是伏爾泰啟蒙思想中的大問題,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試着給聽友們解釋一下。首先聽友們應該知道,伏爾泰不是一個無神論者,他認為從維繫社會、樹立統一的道德規範這個角度想,宗教還是必要的。因為越是理性地思考,越會感覺到人不能徹底解釋宇宙中無窮無盡的變化和規律,也不能斷定所謂終極原因。他說:“相反,倒是很有可能有一隻全能的手,遠遠超越這類永無休止的千變萬化,阻止種種事物越出給它們所畫定的範圍”。這個想法,我們從前提到過,這是一種自然神論的提法。他認為,存在着人力所無法控制的力量,在規範着宇宙萬物的運行。人類的認識可以接近它,但不能窮盡它。因此才有普遍的道德,它是人類普世價值的來源。許多大科學家,從牛頓到愛因斯坦,都相信這種自然神論。其實孔子所說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天何言哉,萬物生焉”,也大致有點這個意思。自然神論者不關心各種宗教派別的爭鬥,教義分歧,但他們堅信人對未知之物的敬畏心,是社會道德的基礎。我們很熟悉一句話:“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從自然神論的角度看,這話是很可怕的,因為所謂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就是徹底的無神論,他們不存在任何敬畏心,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干。用現在中國人愛說的話,就是無底線。

問:這樣看,無底線就是無道德了?人只有徹底拋棄了敬畏心,才能做事無底線。

答:我完全同意你的分析。伏爾泰明確地說:“在道德方面,顯而易見承認有一位上帝,比不承認好得多。有一位神明來懲罰人世法律所不能制裁的罪惡,也的確是有益人群的事”。用中國人常愛說的話,叫做“人在做,天在看”。有意思的是,伏爾泰在論述宗教問題時,常常舉中國儒家思想為例子。在他的《哲學詞典》一書中專門有一章,叫做“中國教理問答”。他是用耶穌會傳教士翻譯成拉丁文的儒家文獻撰寫的這篇對話。在我看來,耶穌會傳教士的譯文中摻雜了許多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對中國古代思想的傳達並不準確。但是伏爾泰卻從中引出一些符合他自己的自然神論的思想。他借穀俶,也就是為《春秋》作傳的穀梁赤之口說:“若是上帝讓您活起來的話,那麼就永遠也不要讓罪惡玷污了您身上的神明。若是給了您一個靈魂的話,也就永遠不要讓這個靈魂冒犯上帝。不管哪一種說法,您總是有一個意志,您是自由的。也就是說,您有權做您想要做的。您要使用這個權力,為賜給您權利的上帝效命”。這種自由意志說在儒家經典中並不存在,但它卻是自然神論的重要思想。在批判基督教各派之間狂熱的爭鬥時,伏爾泰也舉中國宗教為例,因為中國人只敬神,而從來不為敬的何種神而鬥得你死我活,所以他認定中國信奉的是自然神教。他把自然神教分為兩派,其中有一派“相信上帝給人制定了一種自然法,顯然這些人即使不舉行什麼外表儀式,也必定有一種宗教,這些人對基督教說來,可說是內部的和平敵人,他們拒絕基督教,但無意毀滅它”。這就是他自己心中的宗教歸屬。

問:那麼看來伏爾泰對基督教的批判主要在於它的外在形式啦?

答:這是一方面,比如他對基督教派紛爭就極為痛恨,他認為基督教若沒有各個教派的爭鬥,那就會少很多戰亂和流血。他痛心人類為那些毫無意義的教派之爭丟掉性命。他說:“人類為基督教曾付出了一千七百萬人的生命,這一千七百萬孤魂冤鬼都是為了他人的永久幸福和上帝的無上光榮而喪命的”。另一方面,他以一個聰明人,一個理性人的眼光,根本不相信那些聖經中記載的神跡。比如他諷刺亞伯拉罕的生卒年月的記載,認為矛盾重重。他也諷刺亞布拉罕的妻子薩拉一會兒又變成了他的妹妹。對那些什麼水變酒、一塊餅喂活許多人等等神跡,他也從常識出發,認為是根本不可能的。他論證說,上帝為什麼要創造奇蹟呢?難道他的威力不能實行他的普遍意圖嗎?所以敢於為上帝設想一些奇蹟,這實際上是侮辱上帝,這好像說上帝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但是對這些神跡的批判,並不是為了和基督教一爭高下,而是為了推出他更重要的思想,宗教寬容。因為他認為:“道德觀念人皆有之,故來自上帝。宗教儀式各不相同,故出自人為”。

問:那也就是說,宗教信仰的外在形式,並不具有普遍性。

答:對,在伏爾泰看來,真正神聖的東西,只是人類的道德規範,也就是指導人類向善好努力的基本動力。正因為它是人類普適的東西,所以它只能來自上帝。而宗教上的儀式,則因為出自人為,所以它沒有普遍性,也沒有絕對的排他權。這就是宗教寬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我們知道,東正教中教派之間為究竟應該用兩個手指畫十字,還是用三個手指畫十字,而爭得你死我活。這就是正統派與分離派之爭。伏爾泰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只是反映出信眾的愚蠢。他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大家供奉一神,而因各自敬奉家長的方式不同,竟至互相殘殺,實在可憎”。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啟蒙思想中關於人類博愛的思想。既然宗教都宣稱自己是為上帝之愛,普施眾生而努力,那麼宗教寬容就是題中應有之義。要說伏爾泰對儒家經典真正認同的東西,就是孔夫子那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伏爾泰真心欣賞這句話,多次引用過,他甚至認為,這就是自然神論的精華所在。這種推己及人的思考方式,使他有深厚的憐憫心,在看到世上有人因宗教信仰而受迫害時,立即挺身而出。下一次我們再來談卡拉斯事件和就此事而作的《論寬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