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系列專題

台灣外交部次長沈斯淳談台灣國際地位問題

發表時間:

辛亥革命百年,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就在這個對海峽兩岸都十分重要的歷史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有幸採訪了台灣外交部常務次長(即副外長)沈斯淳先生。請他就台灣的國際空間和外交願景,做一些說明。

台灣外交部常務次長沈斯淳。王照坤攝
台灣外交部常務次長沈斯淳。王照坤攝
廣告

RFI:由於兩岸的分立現實,台灣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非常特殊,但自從馬英九先生就任總統三年多來,兩岸關係已經有很大改善。過去常聽到台灣方面抱怨大陸打壓台灣,那麼最近三年多來,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對台灣的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活動比較有善意?給予台灣較大的國際空間?

沈斯淳:謝謝您的提問,我也向貴電台所有的聽眾問好。過去三年來中華民國政府是推動“活路外交”,其基本理念是希望把中華民國的正面形象在國際間作出投射。所以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在軟實力方面的推廣方面做了相當大量的工作。我們的想法事實上是非常的單純,因為台灣經過這60多年的建設,在民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進展,我們的民眾也有強烈的期盼,希望能夠在國際參與上更深化更廣化,中華民國外交部必須在這方面儘力滿足民眾的期盼。我們也了解到兩岸因素在台灣走出國際的過程中,是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事項。

我們的觀點是:希望兩岸關係的改善跟中華民國國際空間的擴大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關係。台灣民眾在國際空間中的參與更多更廣以後,我想他們支持海峽兩岸緊張局勢和緩的相關工作也會比較強。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會讓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不必“選邊站”,他們可以和中國大陸來往,也可以和台灣方面增強來往。在這樣的一個比較良性循環的觀念指引下,我們希望在國際空間擴大方面能夠繼續,能夠取得進展。

 RFI:在台灣中華民國100年的時候,台灣官方比較突出強調今後台灣的願景,那麼,在國際外交方面,台灣中華民國有什麼願景?

沈斯淳:我想我們涉外工作的一個最重要目標當然是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另外我們希望我們的國人在往外走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便利,能夠多得到保護,能夠多得到協助。我們外交的工作有持續性,有一貫性,我們當然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增強我們跟有邦交國家的關係。另外我們希望跟無邦交國家之間的關係也能得到實質性的增強,在經濟,文化,社會議題的對話交流方面能夠繼續擴大。

我們也希望多參加國際多邊活動,因為現在有許多國際組織討論的事項和台灣的生存發展有關,比如說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氣候變遷國際公約,他們所討論的民航事項,氣候變遷事項,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對抗天然災害方面的工作都有高度的關聯性。我們希望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在這兩個組織和機制的參與方面也能夠增強。同時我們會鼓勵我們駐外單位的同仁能夠更多地與我們旅居國外的國人加強聯繫,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相互支持,相互支援,這些工作是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最重要的目標是希望我們的國人能夠走出去,也希望世界能夠走進台灣來,在這樣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中,希望中華民族的正面形象能夠在國際間繼續得到注意。

 RFI:以前陳水扁當政時,有人稱他是一個“麻煩製造者”,現在中華民國好像有意作一個“和平的締造者”?

沈斯淳:我剛才講的就是希望把中華民國的正面形象繼續在國際間進行投射,繼續得到其他國家的注意。總刮的來講就是我們中華民國未來在國際間會繼續扮演五個正面積極的角色,我們希望成為“和平的締造者”,“文化交流的促進者”,“人道救援的提供者”,我們也希望能成為“新科技和商機的創造者”,我們當然也希望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這些方面涵蓋了台灣良善的一面,台灣軟實力多年來積極建設的成果,希望能在世界廣為周知。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