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香港主權回歸20周年青年訪談之一:自由表達的權利是香港繁榮的基石

發表時間:

2017年是香港主權正式回歸北京20周年。但官方慶典活動的隆重,與香港社會一再深化的撕裂現實形成難以掩飾的反差。從2003年的反國安條例23條的萬人大遊行、2012年的國民教育罷課風波,再到2014年香港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公民抗命運動,二十年的磨合似乎不僅沒有拉近香港與北京的距離,反而擴大了雙方的分歧,一國與兩制似乎不再是一個可以共處的和諧整體,而是日顯對立的兩種認識,港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感在經歷了2008年時的高峰後一再下滑,而2014年以青年人為主體的雨傘運動更凸顯出幾乎在主權已經回歸北京的香港長大的青年對“兩制”概念的執拗堅持。在今天的公民論壇節目中,我們就邀請還在讀書的香港年輕人Frankie 來談談他對香港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想法。

2017年7月初香港主權回歸20周年官方慶典活動期間香港街頭飄揚的旗幟。
2017年7月初香港主權回歸20周年官方慶典活動期間香港街頭飄揚的旗幟。 圖片來源。 路透社/Tyrone Siu
廣告

Frankie 還在讀書,今年22歲,幾乎與主權回歸北京的香港同齡。1997年的時候他雖然才只有兩歲,卻也感受到這二十年來香港的變化。這種變化最直觀的感覺,是在面對內地人提及香港時,再難看到當年那種驚艷的眼神,他感覺香港越來越被內地城市同化,不再是當年那個人們認為清廉、高效、一切美好的城市,而中央政府對港區事務越來越多的干預違背了當年對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諾,2015年底-2016年初發生的銅鑼灣書店員工失蹤事件在他看來更是對個人自由赤裸裸的侵犯[GJ1] ,這些都讓他對香港未來何去何從產生某種憂慮,讓他不僅對香港一國兩制能50年不變產生懷疑,而且感覺就連人身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2014年,規模前所未有的雨傘運動吸引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這場爭民主運動雖然並未達到預期的目的,但Frankie 並不感到失望,因為從力量對比的角度來看,香港原本就沒有多少勝算的可能,但這次運動至少向國際社會展示了香港人追求民主、追求真普選的決心,而且,這次運動喚醒了很多香港年輕人參與政治生活的願望,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果不站出來的話,就不會再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隨後而來的立法會選舉因此出現了很多新面孔。

持續79天的雨傘運動似乎改變了不少香港青年人對香港與內地關係的看法,一些大學學生會開始不再參加每年的六四燭光紀念晚會。Frankie 對這些人的想法表示理解,因為二十多年來的祭奠的確並沒有帶來什麼進步,但他認為,六四燭光晚會是一種傳承,儘管不能期待中國內地的政治體制在短時間內改變,但需要依靠下一代繼續努力,所以這樣的活動很有必要。

他最擔心香港失去的價值是自由表達、自由集會的權利,因為這些是香港繁榮的基石,是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他注意到香港傳媒開始自我審查,尤其是在銅鑼灣書店事件之後,他非常擔心傳媒不再能發揮他們的功用,也就是第四權的作用。

面對2047年,他希望香港能夠維持現狀,維持獨立的司法體制和三權分立,維持可以獨立思考的、成熟的公民社會。至於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他表示他不是港獨的支持者,他明白香港與內地無法割裂開來,而且在未來,香港對內地的依賴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點擊收聽採訪完整內容
13:53

2017年8月1日公民論壇:回歸20周年青年訪談之一:Frankie

瑞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