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當法國5月遇見台灣泰雅族瓦歷斯的微小說與原住民的影像記錄…

發表時間:

台灣“二行詩”的倡導者、泰雅族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干(Walis Nokan)的極短篇小說集《瓦歷斯微小說》法譯本《Les Sentiers des rêves》(法文意指:夢之小徑)近日出爐,收輯了160篇圍繞文學、生物、江湖、對象、社會事件簿、原住民、愛情、夢等八個主題的創作,該書封面設計也呈現了作者類似魔幻寫實的風格。

《瓦歷斯微小說》的法譯本《Les Sentiers des rêves》封面
《瓦歷斯微小說》的法譯本《Les Sentiers des rêves》封面 L'Asiathèque 出版社
廣告

本書法譯本是由法國亞洲書庫L'Asiathèque出版社出版,並列入該出版社由專研台灣當代文學的法國學者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策畫的Taiwan Fiction《台灣小說系列》。至於《瓦歷斯微小說》的原版則由台灣「二魚文化」出版,該書一頁一文,每文最短一行,最長僅350個字,描繪出作者靈光一現式的微型故事。經台灣巴黎文化中心贊助,這部文學作品飄洋過海,讓法文讀者欣賞到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原住民作家的精心創作。

5月中旬,瓦歷斯親自來到法國,18日首先參加巴黎鳳凰書店的法譯本發表會,隔天在比利時自由大學演講:《台灣原住民文學:歷史與展望》。26日則將出席由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發起的拉丁區“文學之夜”朗誦自己的作品。此外,瓦歷斯亦受邀至法國北部城市貝蒂納(Béthune)的“游牧文學節”(Festival Lettres Nomades)擔任駐點作家,且主辦單位今年還特地於5月21日到25日規畫“台灣周”單元。

瓦歷斯•諾干早年閱讀周夢蝶、餘光中、洛夫、楊牧等詩人作品,後來受吳晟影響,開始注重勞苦大眾的生活。他最初以筆名“柳翱”發表詩作與第一本散文集《永遠的部落》,書中的價值觀和文化觀接近漢人,直到1990年代開始創辦原住民文化刊物《獵人文化》與成立「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從而開始了創作上的改變,呈現更多對原鄉處境的關懷,並以銳利的筆法,批判台灣金權社會對自然人性的戕害及對原住民文化的壓迫;也以傷感有情的描寫,紀錄逐漸被人遺忘的原住民傳統風俗與人文歷史。期間也參與《原報》、《南島時報》、《山海文化雙月刊》等刊物的編輯工作,爭取主流之外的對話平台。

“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把文學視為生命中重要的一件事,我就必須戮力以赴” 即將57歲的瓦歷斯•諾干如是說。他近年更是積極從事“二行詩”創作、教學與推廣的努力,讓台灣社會的心更加柔軟。同為詩人的向陽說:“在詩的的社會教育與傳播上,它就像蜜蜂傳播花粉,可以讓現代詩走近人群、社會,讓每一個人,只要他喜歡,都可以更靠近詩、親近詩,並且自然的寫起詩來。瓦歷斯•諾干不只是書房中的詩人,同時是個走出書房,在田野、部落和城市間散播花粉的詩人。”

今年,法國處處充滿文藝氣息的5月,除能欣賞到台灣原住民文學外,日前(5月14日)在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館Musée Quai Branly也曾舉辦了《台灣原住民族記憶與影像》論壇,當天邀請了歐洲觀眾、電影策展人與學術界人士一同認識台灣的原住民電影與紀錄片。

據介紹,為時一天的這場論壇,在台灣文化部駐巴黎文化中心促成下,由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思嘎亞‧曦谷策展,及所長鬍台麗擔任計畫主持人。

當天放映的片單包括探討泰雅族紋面傳統的《彩虹的故事》、紀錄原住民面對現代社會衝擊時所遭遇生存困境的《原住民》、描述漢人與原住民衝突的《走過千年》,以及以阿美族做故事背景的劇情長片《太陽的孩子》。

《彩虹的故事》導演比令‧亞布與《太陽的孩子》導演鄭有傑,以及思嘎亞‧曦谷都專程來法出席這項活動。

曾經留學法國11年的思嘎亞‧曦谷表示說,鑒於台灣電影研究在法國原已建立的相當基礎,藉由與巴黎重要博物館合作舉辦原住民族電影暨紀錄片放映論壇,建置常態放映計畫,一方面可呈現台灣作為南島語族起源地的生態特色與文化多樣性,另一方面也可讓台灣原住民電影研究由歐洲出發,拓展至世界各地。

而布朗利河岸博物館是法國,甚至是歐陸最重要的原住民文化與藝術研究重地。館內收藏的30餘萬件的藝術品涵蓋了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等大陸,其中也有台灣排灣族的雕刻。

要是錯過了上述這一次的活動,那麼千萬不要再錯過9月20日在同一地點舉行的另一場相關研討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