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司法

香港司法獨立把關人馬道立慨嘆港人主觀意識看裁決

一年一度的資深大律師委任典禮昨在終審法院舉行,首席法官馬道立為典禮致辭時提到,當法院審理一些具爭議的政治、經濟或社會事件時,大部分人因為對某事件有牢固的立場,往往將自己對法律的看法,與法庭對該事的裁斷結果畫上等號,而他們對法律體制的觀感甚至信心,變成主要視乎判決結果而定,但人們很容易忽略一個基本要點,就是法庭只處理法律問題。

資料圖片: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圖片攝於2017年1月9日
資料圖片: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圖片攝於2017年1月9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Bobby Yip
廣告

法官的個人意見甚至政見都與任命無關。

政府早前建議委任何熙怡女男爵(Brenda Marjorie Hale)及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兩名外籍法官擔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兩人被指支持同志平權和同性婚姻,二人的任命因而遭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及何君堯抨擊。

馬道立在致辭中指出,香港社會環境和公眾對法律角色的看法,以及法治意識的提高,均有巨大變化,尤其自1997年以來,公眾對於法律如何影響每個人的將來已有更深認識,公眾經常提及基本法和人權法,反映公眾對於基本權利的概念掌握日漸增加,不同權利及意見難免發生衝突。

他指出,當法庭審理的案件源於一些具爭議的政治、經濟或社會事件時,有一特點是“大部分人對某事件有牢固的立場,而他們往往將自己對法律的看法與法庭對該事件的裁斷結果畫上等號”,他們對法律體制的觀感甚至信心,主要取決於案件的判決結果。

馬達立認為,這些人似乎忽略了法庭的職責是恪守法律、法律原則和法律精神,以就不同的觀點作出裁斷。他續稱,這些人忘記了法庭只是處理法律問題,而任命法官時,只訂明需要司法及專業才能,法官個人意見不論是否涉及政治,均不在考慮之列。

他說,在澳洲曾發表有關法官面對批評的演說,認為必須正確讓公眾認識法律如何運作,才能令公眾對司法制度有信心,若缺乏公眾的信心,再好的司法制度也會失敗。他期望大律師在港推廣法治,助公眾認識法律如何運作。

法院近年處理多宗涉及政治及社會議題的爭議案件,包括多人因2016年旺角大衝突被裁定暴動罪成;“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因2014年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俗稱公民廣場),被裁定非法集結等罪名成立;反新界東北撥款案13名示威者非法集結罪成;2014年佔領運動時,“七警”涉嫌襲擊示威者曾健超,以及警司朱經緯襲擊路人等案件。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