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郭育仁:美印太戰略之發展,台灣難脫干係

發表時間: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一年多以來,美中關係已經迅速轉向,最初的友好熱絡已經隨關稅大戰不斷升級,而日益顯現為一種更為全面的緊張關係。特朗普政府頻繁批評中國政府的貿易行為與政策走向的同時,提出了一項印太戰略設想,希望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印度、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等國,抗衡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實力擴展。對於在北京步步緊逼的外交壓力下的台灣來說,這項雛形中的戰略設想似乎打開了一線走出孤立的空間,但其實也不乏風險。特朗普政府對台灣表現出的比其前任更加明確的支持是否只是中美較量背景下的一時之需?美國精英與決策層是否確實有調整對台政策的長遠設想?我們在今天的節目時間裡,邀請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亞太區研究所教授郭育仁先生談談他的看法。

台灣與美國旗幟。
台灣與美國旗幟。 REUTERS/Tyrone Siu
廣告

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的角色和功能空間很大

法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政策有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對台灣的這種支持是否是持久的?還是更是特朗普政府任內的一種策略?美國精英階層對外交政策的思考中是否有一種比較持久的對台政策調整思路?

郭育仁:“首先,外界看來特朗普(川普)政權好像很不確定。可是,事後證明,很多事情都經過縝密的計畫和周密的考慮,在內部醞釀,然後再由特朗普總統選擇非常好的時機點去宣布。所以,我覺得所謂不確定只是對外而言,(其實)並不是一種很隨便、信口開河的政策,或者不負責任,或者不顧大局。不是這樣。包括這次對中貿易戰,其實很多措施及整個流程內部都有非常縝密的計畫。”

“其次,關於特朗普在整個大戰略中怎樣去定位台灣。其實,現在最關鍵的是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的角色。台灣與南海基本上在整個印太戰略的最中心位置。所以,我不認為特朗普只是短期地在利用台灣,而是印太戰略或印太地區能夠長期發展,台灣完全脫不了干係。”

“我個人把印太戰略分成三個層次來講。第一個層次是對於台灣的核心國家利益部分,例如南海問題、台海問題、東海問題……這些都是台灣的核心國家利益。第二點是關於價值,就是人權、民主、自由、開放等。台灣長期以來在這些普世價值的推動方面都是不遺餘力;第三個才是有關實際操作的部分。在實際操作部分,印太戰略有兩大主軸,第一是海上安全,基本上印太戰略是連接兩大洋,所以海上安全合作是第一個基調;第二個基調是發展和經貿,在這一點上,無論美國政府,還是日本政府都提出了很大膽的構想,要去推動。不是去替代中國的一帶一路,而是給印太戰略沿岸國家有另外一種選擇。所以,在這兩個印太戰略的基調里,台灣完全脫不了干係。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的角色和功能,空間其實很大。不會是短期的。”

法廣:您剛才提到台灣的核心利益,無論是南海問題,還是東海。從這一點來說,台灣會不會在這個大的印太戰略框架下處境也很微妙呢?因為這些(印太戰略涉及的)國家,比如菲律賓,比如越南,都在南海地區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上有爭執。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台灣是否會在這些問題上有所讓步或有一些戰略調整呢?

郭育仁:“台灣政府無論是對印太戰略,還是南海問題,都有非常明確的說明。在南海主權部分,台灣與其他印太戰略國家在南海的合作基本上並不互斥: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共同合作。在操作層面,台灣與南海周邊國家可以開展非常多的合作,比如在人道救援、維持海上航道安全……等很多部分,台灣都可以有所貢獻,而且台灣有能力,也有意願做出貢獻。所以,這一部分並不會因為台灣對南海的主權主張而受到阻礙。其實,比較大的阻礙可能是中國的態度。如果依照印太戰略目前多層次的規畫,台灣其實可以扮演蠻重要的角色。”

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

法廣:中國自2013年起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上吸引了很多關注。台灣面對一帶一路部署,處於怎樣的位置?

郭育仁:“台灣對於一帶一路並沒有太深刻的想法。第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兩岸關係自2016年以來一直處於緊繃狀態。2016年以前其實還有台灣是否應該加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聲音。但2016年5月民進黨政府上台以後,就沒有再提到。所以,台灣內部關於一帶一路的討論並不深刻。第二個相關原因,是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提出新南向政策。這項政策有些部分與一帶一路有些重疊。但我覺得蔡政府規畫的新南向政策相對謹慎,而且採用的是比較不同的策略,所以才叫“新南向政策”。蔡英文總統本人也說明,新南向政策是以人為本。因為台灣在過去幾十年有不少來自東亞的移工,也有很多人移民到台灣,所以台灣社會內部其實應該試着讓這些東南亞移工以台灣為家。另外一點是,過去台灣與東亞地區的互動、交流比較單向,絕大部分情況是東南亞的移民、移工到台灣,台灣社會內部對了解東南亞國家社會與文化的動力不大。蔡政府上台這兩年多來,在這方面有很多改善,台灣留學生選擇去東南亞留學的人數一直在增長,觀光、文化交流等也都是雙向的。還有,在經貿政策方面,蔡政府也摒棄過去那種砸錢的方式,像一帶一路就有點是砸錢的活動,是用很多的錢去堆積基礎建設。在這個方面,新南向政策就不會去重蹈覆轍,比較強調台灣與東南亞某個國家的共同需求,並在這些領域共同合作。是一種在雙方都有需求的狀態下開展的經貿合作與交流,比較是一種新思維。”

法廣:在北京持續打壓台灣外交空間的背景下,新南向政策的推進是否也會受到影響?

郭育仁:“剛才我已經說過,新南向政策兩大思維之下,北京方面想打壓難度也很高。因為,第一是以人為本,北京方面沒辦法去阻止東南亞國家與台灣的留學生交換。第二,關於經貿,新南向政策其實開宗明義表示:不與北京競爭,不會追逐用金錢堆積出來的競賽。當一個東南亞在地國真有需求,比如在某個領域可以與台灣合作,這也不是北京砸錢就能阻止的。”

法廣:蔡英文政府上台兩年多以來,我看到的今年5月份的一些民意調查結果,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並不高。台灣民間對目前兩岸關係狀況怎麼看?民眾對台灣目前面對的外交環境是怎樣的民意趨向?

郭育仁:“蔡政府上台兩年多以來,民意指數一直在下降。第一,我覺得這是成熟民主國家的常態。在成熟民主國家,人民或者說選民相對會對新政府期待比較高,耐性會比較低。在這種形勢下,民意一定是下降(趨勢)。另外一點也與選舉有關,因為,如果沒有那麼多選舉,人民不會去不斷表態,因此他們對政策的耐性會更低。第三個原因,其實過去兩年多,台灣內務部環境都有很大變化,所以,這對民進黨政府的執政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比如前一陣子發生的水災等,這些都對民進黨執政能力是很大考驗。但是,民調看到的民進黨執政滿意度持續下滑,但民主政治比較的不是絕對值,是相對值……”

法廣:但民間對兩岸關係如此緊繃的狀態如何看?在此之前,馬英九政府八年期間,兩岸往來非常密切,但在後期也出現很大民間反彈。如今兩岸關係變得非常緊張,台灣社會反應如何?

郭育仁:“2016年底我看到過很多民調數字,大陸被絕大部分台灣民眾看作是最重要的交往國家之一(好像是前三名),絕大部分台灣民眾也認為與大陸的交流非常重要,也希望政府可以改善兩岸關係。但是,比較而言,正如我剛才所說,民主政治看重的是相對值,不是絕對值。雖然馬英九政府時期,兩岸關係非常非常和緩,甚至還有馬習會,可是對於馬政府的支持度也還是長期低迷,所以換句話說,對於台灣選民來講,兩岸關係只是他們在考慮它們對一個政府是否喜歡、是否滿意的一個指標,而不是一個絕對指標。另外一個方面是,我覺得蔡英文總統該講的話都講過了,現在不是台灣方面應該怎樣去調整說法,而是北京方面真是應該認真思考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下,北京怎樣看待台灣的角色。”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