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法國

台法文化獎得主從最初的機構一路走入你我生活中

第23屆「台法文化獎」7月1日傍晚於法蘭西學院舉行頒獎典禮。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附屬東南亞中心名譽研究員猶安娜.高葛蘭(Josiane Cauquelin)、中央廣播電台法語節目「博物館時光 故宮瑰寶」製作人兼主持人繆詠華、德籍劇場導演盧卡斯.漢柏(Lukas Hemleb)三位不同領域但長期深耕雙方文化交流的傑出人士共獲殊榮。各獲得1萬6,500歐元獎金。

三位得獎主繆詠華(左2)、Lukas Hemleb(左5)、Josiane Cauquelin(左6)和蕭宗煌次長(左7)及與會貴賓大合照。
三位得獎主繆詠華(左2)、Lukas Hemleb(左5)、Josiane Cauquelin(左6)和蕭宗煌次長(左7)及與會貴賓大合照。 RFI
廣告

代表台灣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的次長蕭宗煌與人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Georges-Henri Soutou)及終身秘書Jean-Robert Pitte共同主持這項一年一度台法交流的文化盛典。

蕭次長在致詞時特別提到巴文中心首位主任趙克明博士,如果不是他大力奔走,就沒有創立於1996年的「台法文化獎」,推動台灣與法國乃至歐洲的接軌,並進一步去認識彼此多采多姿的文化。另外,他在受訪時對記者說,文化獎從“中法”變更為“台法”從法國擴展到全歐迄今真的成為兩邊合作的絕佳平台。二十多年累積下來,站上這個平台的主角更是從學術機構研究團體演變到原來就在你我生活中的人。

這樣的一個進程,豈不充滿驚喜與感激!三位得獎主的感言正是最好的見證。

法國人類學學者高葛蘭指出,台灣早已成為她的第二家鄉,她自1983年起定期至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進行多項研究,集結成《卑南族―從獵人頭到現代世界》、《最後幾位傳統南王卑南巫師的祭祀文》以及《卑南語/英語字典》。這本字典現已成為卑南語傳授的重要工具。她表示,此次獲獎要與卑南族人分享這項榮耀,感謝台灣接納了她這個異鄉人,讓她在自由的土地上放手研究。

畢業於台灣淡大法語系的繆詠華則回憶起從年輕時經由翻譯翻譯文學作品和電影字幕同法國所結下的不解之緣,以及後來變成「故宮瑰寶」法語節目主持人的點點滴滴,她還以堅定的語氣確定終此一生將擔任台法文化交流民間大使。

最後,漢柏導演說明與台灣的關係來自偶然的因緣和巧遇,這段初遇歸功於南管,因為他在2006年受邀執導漢唐樂府的作品「洛神賦」並擔任舞台及燈光設計,並就此喜愛上這塊土地孕育出的戲曲和文學。他將台灣比喻是一個偉大的實驗室,在科學及藝術領域裡不斷探索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是一個觸手可及且具實際潛力的烏托邦。他目前正將台灣作家吳明益的作品《複眼人》改編成現代歌劇,未來將於台灣進行首演。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