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淺談後石油時代的能源對策

發表時間:

隨着後石油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現在都在致力於尋找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和開發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道路。本次節目為聽友們介紹本台法語部有關挪威的一篇報道,和法國能源專業網站中的另一篇文章。

Statoil
Statoil Wikipédia/維基百科
廣告

本台法語部兩個月前的七月初,曾在報道中重點介紹了名列當今世界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的挪威的情況。就此,本次“環境與發展”節目,我們首先和聽友們一起隨着本台法語部記者的報道,去了解一下挪威當前的情況。“挪威的問題是,這個國家已於去年達到石油生產的頂峰。從現在起,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的成本會更高,而且,還不算尋找新礦層(所需的花費)。石油公司將必須到更加偏僻的地區進行勘探。不過,挪威官方表示,幸運的是,石油開發使得其獲利豐厚,超過五千億歐元,既相當於每位居民十多萬歐元。這些錢都放入了一個主權基金,以備不時之需。”

儘管如此,挪威國內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奧斯陸當局面對後石油時代的來臨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挪威一名金融界人士在接受本台法語部採訪時說:“如果你向任何一位挪威政界人士提出這一問題,他們都會說,當然了,我們對後石油時代已有準備。只要看看主權基金就足以證明。確實如此,但他們沒有談到重點。如果不把國家收入將會減少,開銷也將增加納入考慮之內,僅僅只說主權基金毫無益處。到了沒有石油的那一天,就必須做出困難和缺乏公正的決定,比如削減公共開支。”

當地綠色和平組織人士也持類似的觀點,認為奧斯陸政府對後石油時代的來臨準備不足,或者說沒有準備。他說:“挪威在上一世紀七十年代剛發現石油的時候,政界人士的首要擔憂就是不要讓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經濟中佔據過大的比重。他們制定了一系列限制,以便其他工業和其他職業得以繼續存在。但在最近十年裡,這些預防措施都消失了。挪威社會現在依賴石油這種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很危險,而且不負責任。”

那挪威科研人員又是如何準備應對石油資源日益枯竭這一問題的呢?就此,本台法語部記者採訪了一名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從事新能源研究的法國科研人員梅耶。“在位於奧斯陸郊區的挪威能源科技研究所實驗室里,法國學者梅耶多年來集中精力研究一種特殊的氣體:氫氣。梅耶之所以致力於對氫氣的研究是因為他深信這種氣體未來將可能成為一種比石油更加清潔的替代能源,尤其是在汽車製造工業。在他的實驗室里,梅耶緊跟挪威的能源決定。”

但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挪威唯一的國家石油生產企業現在對梅耶的科研領域不感興趣。梅耶告訴本台法語部記者 : “不幸的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改變了航向,現在不太支持以氫氣為基礎的研究課題。”

哪挪威現在為何對我們這位法國學者的科研領域不感興趣呢?就此,本台法語部記者解釋說:“目前梅耶從事研究的這種氫氣,要讓它盈利,還得通過使用天然氣來獲取。但我們這名法國學者認為,如果讓他繼續研究下去,未來將有能夠無需通過使用天然氣就大規模地獲取氫氣。儘管,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已退出了研究,但梅耶依然不願放手,因為,挪威已開始一種考慮沒有石油的生活。”

儘管,挪威現在對氫氣的研究不感興趣,但奧斯陸並沒有放棄尋找未來可以替代石油的清潔能源,比如太陽能和風能。今年8月中下旬,挪威把一個總額近6億5千萬歐元的風能發電項目發給了德國西門子集團。西門子集團將為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挪威國家電力公司(Statkraft)設在英格蘭以東30多公里處的一座北海風能發電場提供風力發電機。

同樣是針對後石油時代這一主題,法國能源領域專業網站在今年六月中旬發表的一篇長文中指出,在一種緊盯經濟增長的社會模式里,能源使用效益不僅是政界和工業界的一個正當理由,也是工程師們嘗試減少能源消耗的一個槓桿。具體的說,就是以更少的能耗來獲得相同物質或相同服務的技術方式。

在1973年石油危機發生以前,節能措施的成本高於能源本身。這就是當時運輸業、個人和行政單位,還有工業界都沒有想要去減少能耗的原因。但在1973年後,以及由於石油價格上揚所造成的經濟衝擊,各行各業都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去改變原先的能耗趨勢。然而,經過歷時40年的科技進步,社會總能耗依舊在攀升。

此外,歐洲從2008年起,經濟的能耗強度就不再下降。研究結果顯示,歐盟在能耗強度領域所取得的社會進步,在2000年至2007年間,能耗強度每年下降1,5%,但從2007年起,每年的能耗強度降幅縮小到0,6%。換句話說,實際情況並非如同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在此領域所取得的進步越來越小。這一情況尤其能夠在工業和運輸業上得到反應,服務業領域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事實上,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衰退,造成工業由於生產任務減少而不能滿負荷運作,以及卡車、火車和飛機的貨物運輸滿載率下降。

還有就是【反彈效應】中和了能源使用效益的正面作用。【反彈效應】已不是能源界的新議題,但它對能源政策的衝擊被遠遠低估了。早在1865年英國經濟學家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就已作出解釋。

作為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不僅因其對黃金價格的暴跌、以及貨幣與交換機制進行的分析和闡述而廣為人知,而且他在研究了煤炭問題後,提醒倫敦當局注意煤炭資源會逐漸枯竭,而飽受讚譽。

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指出,資源的消耗會隨着使用這種資源的科技的完善和效益的提高而相應增加。他的這一結論是在觀察了由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良的、更有效率的蒸汽機得到使用後,煤炭變得極其實惠,並使之得以普及。所以,儘管逐個使用的消耗量減少了,但總消耗量還是增加了。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150年前針對煤炭資源的這種解釋,完全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的整體情況:最近四十年,人類在能源使用效益領域取得長足進步,但能耗總量仍然在不停的增加。以汽車工業為例,人們會使用一輛比較省油的汽車,以更快的速度,跑更遠的路。

但在能耗總量的增長中,有多少成長屬於某一特定技術所造成的【反彈效應】,這並不容易界定清楚。就此,有經濟學界人士指出,【反彈效應】是一種必然會發生的現象,人們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讓技術水準提高、讓經濟條件進步,而這樣的進步將會永遠伴隨能源消耗的成長。就象住在一棟節能的房屋裡,人們既可以把節約下來的錢用於提高室內溫度,也可以把這些節省下來的錢用於購物或購買服務。現已更名為法國國家【戰略和預測總署】(France Stratégie)的【法國戰略分析中心】(CGSP)認為,在住房上,【反彈效應】甚至可以抵消50%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益所取得的成果。

所以說,任何旨在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益來降低能源需求的政策,如果沒有附帶限制【反彈效應】的措施,就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就需同時考慮正確引導【反彈效應】的問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