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委員會為另外一個自由的聲音加冕

本年度文學獎授予一位白俄羅斯紀實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女士,這是一位本國政權的對抗者。法新社評論指出,由此顯示,瑞士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評委們繼續朝現代的多樣性世界開放,聲援另外一個自由的聲音。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10月8日在明斯克接受記者採訪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10月8日在明斯克接受記者採訪 路透社
廣告

阿列克謝耶維奇女士,第14位諾貝爾獎得主,也是第一位俄語女作者獲得這一殊榮。

從諾貝爾獎1901年設立,一直到1990年,只有六位婦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第一位是瑞典女子塞爾瑪•拉格洛夫1909年獲取。但是從1991年起,已經有9位婦女獲得了這一最富聲望的大獎。

專家指出,諾獎女性化進程與諾貝爾獎委員會從1980年代決定向世界文學開放的進程是吻合的。

從1901年到1985年,只有8位作者既非來自歐洲,也非來自美國獲獎。像印度這樣的人口文化大國只有1913年獲獎的泰戈爾一人。阿拉伯世界也只有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富茲,那個時代歐美以外世界的文學作品翻譯的也很少。

二十世紀後半葉起,從危機馬拉、哥倫比亞到尼日利亞都有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1世紀開始,漢語作家首次獲此殊榮,2000年得獎者是用漢語寫作的高行健。第一位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凱爾泰斯爾於2002年獲獎,第一位土耳其人奧爾罕•帕穆克於2006年獲獎。

剛剛獲獎的阿列克謝耶維奇出生於1948年,斯大林統治蘇聯的時代,這位俄語作者的作品遭到明斯克當局的排斥,盧卡申20多年來鐵腕統治着她的國家白俄羅斯。

如果說瑞典皇家學院並不直接參與政治辯論,比如該學院1989年拒絕公開聲援被伊朗判處死刑的作家拉什迪。但有時候,該學院會考慮到文學以外的標準特別是地緣政治的因素。

在冷戰期間,1970年被授獎的蘇聯作家索爾仁尼琴,1980年獲獎的波蘭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1987年獲獎的在美國流亡的前蘇聯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他們當時的影響不僅僅止於文學。正如一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前說過:“必須區分政治效應,與有意識尋求政治,前者難以避免,後者沒有存在的餘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