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法國一中東基督徒族群以耶穌在世所用語言共度聖誕節

發表時間:

在法國,有一群人在聖誕節慶祝活動時,說的是耶穌基督在人間是所用的語言---亞蘭語(或稱阿拉姆語)。這群人在20世紀的悲劇中,從他們生活已久的土耳其村莊逃出來。他們抵達法國後,保持彼此團結、生活在一起。這些人就是我們在巴黎北方瓦茲谷省可看到的已在那裡生根、發芽的一群特別中東基督信徒。

薩塞勒市新教堂落成
薩塞勒市新教堂落成 網路相片
廣告

這些中東基督徒是從他們過去所習慣的高山居住環境,帶着希望地流亡、飄洋過海抵達法國本土。這涉及了一段亞述―迦勒底人與瓦茲谷之間的故事。根據費加羅報指出,他們當中大多數是信仰16世紀就忠於羅馬教皇的天主教徒。在24日聖誕夜的晚上,他們會如同使徒傳福音時代的夜晚,一起慶祝救主耶穌基督的降生。這是使用亞蘭語進行的子夜彌撒;亞蘭語也是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口中呼喊他天上的阿爸父神時所使用的語言。

約有12萬至15萬人的這個中東基督信徒族群,大多數是生活在瓦茲谷省的幾個小鎮。他們不來自伊拉克,也不來自敘利亞。他們的根在土耳其,距離伊拉克與伊朗的邊界不遠的那些山上小聚落、小村莊。就是在那裡,這些數個世紀生活在那裡的家庭,在歷史上歷經過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或庫德族人的長期霸凌。他們受制於一種封建制度:因為在那裡,每個基督徒家庭都附屬於一個庫德族團體的保護及奴役。

而移民到巴黎西北部薩塞勒市(Sarcelles)的這些中東基督徒所能記憶的是:過去,那些頭目們爭奪對這些基督徒家庭的“所有權”。1980年代,在庫德族工人團體(PKK)出現後,替這種脆弱的平衡敲響了喪鐘。那些基督徒家庭在土耳其軍隊與庫德族反叛軍雙方傾軋的夾縫中求生存。白天是軍隊來阻止他支持庫德族人,晚上是叛軍庫德族人來脅迫他們提供幫助。因此經常發生劫持人質事件,不分青紅皂白就把這些基督徒關入監獄,弄得民不聊生。

對於這些原本中東的農夫或飼養農的基督徒村民來說,法國及大巴黎地區等於是上帝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因為在60及70年代,有一些亞述―迦勒底中東人來到法國工作,另外他們也受到土耳其的法國學校的影響。在1980至1995之間,這些村莊的人都出走了。他們儘速地變賣家產,全家搭計程車,公車出走。在伊斯坦布爾,他們待幾周,或幾年。然後到法國來,住在敏感區,如克里奇蘇波娃市,但很快的,在瓦茲谷省薩塞勒市,以及許多鄉鎮長都支持這些基督徒族群,於是他們居住的範圍擴大了。但是首先文化的差異衝擊性很大,因為這些山地居民變成擁擠在城市小公寓居住。例如啞巴死1982年抵達法國時,才8歲,他是亞述一個村莊的村長兒子。他記得全家族16人擁擠在叔叔家的一個位於14樓的3房的公寓里。他當時是第一次搭電梯。

不過,雖然日子很辛苦,但奇蹟還是會出現的。幾十年後,這些中東基督徒族群繁榮旺盛了。他們從最初的成衣工人,進入到商業領域,經營咖啡館,煙草店,他們的小孩有經營房地產生意的,還有醫生、律師等的自由業。

他們彼此之間互相扶持幫助,直至今日仍是如此。老流亡人士,接待新來的流亡者,接待那些從伊拉克逃出來的難民。例如1990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後,接着2014年聖戰組織的凌虐後逃出來,到法國的族人。

 

在薩塞勒市的聖多馬教堂,自1990年開始工作的神父亞納爾,接待他們。接着2000年開始建造,2016完工的聖約翰教堂。在裡面,神父聖誕夜的彌撒有三種傳統,有聖約翰教堂儀式,美索不達米亞的福音派傳統儀式,還有在印度的基督教堂彌撒儀式。在聖誕夜晚上,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信徒。

亞納爾神父強調指出,他們教堂裡面舉辦的許多活動,以及其他為青少年、年輕人的活動,他說,我們教堂里的聖經教理班上課的有950個小學生。我們的其中一名神父是法國出生的,在法國接受按立神職的。這些年當中,瓦茲谷省送了100名至200名青少年參加世界天主教青年日活動。那些年輕的或年齡更小些的亞述―加勒比族裔基督徒,在彌撒結束後,正如同在過去的村莊的習慣,會與他們的“大家庭”群聚在一起,每次有數百人聚集在他們當中的其中一個家庭,或是租下一個大廳聚會,這是他們彼此親近聯繫的機會,一起享用着傳統小菜,玩耍,彼此更進一步互相熟悉。

亞納爾神父指出:“聖誕節當然非常重要,這是一個歡喜快樂的時光,一個回憶他們過去在中東痛苦日子的時光。除了有節慶的喜悅,也有悲傷。”

根據估計,在伊拉克,還有20萬名亞述―迦勒底基督徒。也是支持伊拉克基督徒委員會創始主席的會議傳譯員亞拉波指出“2014年,雖然很困難,但我們成功地動員了媒體及政治要人。但今天,我們不再知道什麼是法國的政策了。”在聖多馬的影子下,此事的重點似乎很明顯,亦即涉及到一個具數千年歷史的族群在這地球上的存在或消失關頭。這些在法國的亞述―迦勒底的中東基督徒為此繼續在生活中彼此扶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