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到巴黎吉美博物館看藝術家Prune Nourry的作品

發表時間:

到巴黎吉美藝術博物館裡參觀的觀眾通常都是沉浸在濃厚的古老亞洲藝術魅力中,但這個博物館卻不願意將藝術僅僅局限在來自亞洲眾多國家的古董收藏上,如果沒有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和交流,古老的藝術有時可能也很難得到現代人的共鳴。這也是這個博物館多次給藝術家“全權自由創作“發揮的權利,在館內進行展覽的原因。

網絡照片
廣告

年輕的法國藝術家PruneNourry是第四位被選中在吉美博物館內進行自由創作的藝術家,而且她此次的展覽空間並不僅局限在之前幾位藝術家擁有的位於博物館頂層的圓形展廳,她的作品遍布整個博物館。極具當代性的作品與幾千年前的藝術品對應,激發出來的是觀眾對人類未來的真實反思。這次展出的創作 ,包括表演,雕塑,裝置 都生動地展現了藝術家十年的積累。

通過精心的布置,觀眾在各個大廳都可遇到與大廳展覽風格不同但又毫不衝突的藝術品。

Prune Nourry和她的作品
Prune Nourry和她的作品 網絡照片

Prune Nourry幾年來一直在印度,中國和亞洲國家進行創作,關注的焦點是印度和中國這兩個世界人口大國重男輕女的傳統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衡及其社會後果等主題。在印度創作的部分名為“神聖的女孩”,“神聖的河流”,在中國創作是“女童佣”。

另外,為了此次展覽,Prune Nourry也專門創作了一座雕像,她說這個高38米的佛像是紀念受到塔利班摧毀的巴米揚大佛像而做。

她解釋說,最初吉美博物館邀請她策畫展覽的時候,她最初想法是展示自己8年以來的工作成果,包括在印度創作的神聖女孩,神聖河流和在中國創作的女童佣,但當她在展覽館裡漫步瀏覽時,發現這是一個讓人迷失的過程,每個展廳展示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參觀似乎變成了在不同文化中間穿越的過程,但在不同中,她發現一個在幾乎所有亞洲文化中都重複出現的面孔,這就是佛的形象。因此她決定為此次展覽創作一個佛像,最後決定重塑阿富汗被摧毀的巴米揚大佛,因為這是直到今天還影響着我們的恐懼的起點的事件。

佛像分成腳,身,頭等四大部分,腳在博物館底層,頭在最頂層的圓形廳里,這樣的方式讓大佛既能展現穿越整個博物館中各種文化的脊柱,巍峨不倒的形象。同時佛像身上插上表達敬意的香,顯得有點像中國的針灸,意味着要對佛像進行修復。

有分析稱,分散和殘缺不齊的大佛正是象徵著被破壞但不能摧毀的藝術和傳統。這個巨型佛像是一個永恆的人物,被破壞,在廢墟中,回應了當代的問題,不僅僅是那些有意義的遺產和記憶,而且也是我們當代的末世論焦慮,體現的也是消費主義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從藝術學院畢業後,藝術家Prune Nourry就開始關注根據時代,宗教和地區不同對人類造成的影響。經過研究後,她發現中印的性別選擇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衡,於是,從2010年開始在新德里開始就此課題進行創作研究。

可以說 ,Prune Nourry的作品,與其他科學學科密切相關 ,她對在博物館保護 ,社會學,人類學和考古學,生物倫理學都有濃厚的興趣 ,她思考的核心是挑戰人類的人工進化和不定的性別選擇問題後果。

2013年創作的兵馬俑女童包括108名女孩雕像,其中8件原作將在博物館展出,向數百萬由於產前選擇而不會出生的女孩致敬。女童佣已經在2015年被埋葬在中國的一個秘密地點,2030年挖掘出來重見人世。為什麼選擇2030年呢?Nourry女士介紹說,因為根絕預測,2030年時中國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調將達到最高峰。

Prune Nourry在吉美博物館的展覽將持續到9月18號結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