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用一條鋼索連接世界”的台灣藝術家康木祥

發表時間:

“用一條鋼索連接世界”是台灣藝術家康木祥2016年開始啟動的大型展覽項目。這條鋼索是台北101大樓廢棄的電梯鋼纜,一堆沾滿機械油,被淘汰的鋼索經過藝術家的構思,創作,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成為鋼雕藝術。既有對資源再利用的環保意義,也通過讓監獄的犯人參與清洗的過程賦予它更深刻的浪子回頭,找到新的人生意義的涵義。

台灣藝術家康木祥和他的鋼雕作品。
台灣藝術家康木祥和他的鋼雕作品。 DR 網絡圖片@康木祥
廣告

加上鋼索本身材料具有的堅硬特質和與火相遇後產生的柔和的造型,讓這件藝術品具有多重的價值,也讓廢棄鋼纜注入新生命,推演出傳統、蛻變、創新等的力量,對藝術家本人來說,進行藝術創作也是人生修行的過程。

在不久前,在巴黎當代藝術博覽會的框架下,以推薦新興畫廊為主的巴黎新興國際藝術博覽會(Young International Art Fair),展出了康木祥先生的三件鋼雕作品,也是是這次博覽會上唯一在戶外展出的藝術家。

康木祥先生接受了法廣的專訪。:

法廣: 用廢棄的鋼纜進行雕刻是您的一個新的大膽嘗試,創作初衷是什麼?

康木祥:這條鋼索是從台北的101大廈退役下來的,是快速電梯使用後廢棄的鋼索再生利用。

我希望用這鋼索喚起大家對廢棄物在利用的意識,因為如果我沒有將這條鋼索進行藝術再創作,它將被焚燒,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所以我用這樣一種創作的理念,用生命的主題進行再創作。

我自己在探討生命的過程中也得到很多靈感。在創作的時候是一條線走到底,同時它也是獨一無二的,之前也沒有人用這樣的材質創作類似的作品,所以也得到法國人和德國人的喜愛,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同時,這條經過使用的鋼索洗去油垢的過程也是一個凈化過程,必須經過凈化,浸泡,去油和清洗這些程序,過程本身就十分辛苦,已經是一種考驗,接下來就是焊燒和創造的過程,將其鑄成永固,看不到任何瑕疵,所以,可以說就是精工細鑿 的過程。

法廣:鋼索是堅硬的,是長條的,但是作品卻擁有完美無缺的弧形線條,這個形狀靈感如何得來?

康木祥:這個作品象徵著萬物中的生命,像一個胚胎,一顆種子,也像來自地球的一個生命。作品在轉彎的地方的確很難處理,要用高溫的火焰加工後才能塑形,這個塑形的過程非常辛苦,不論是對眼睛的傷害,還是對皮膚的灼燒都要接受,才能夠完成。

作品裡面是空的,只有一個架構,是一個支撐點,通過支撐點得以進行塑形,轉彎。轉彎和形成線條的地方的塑形過程非常辛苦。這也是代表我們大家在生命的路途中,轉彎的地方需要什麼溫暖,就是用火進行烤炙,得到熱量後就會產生轉彎的力量。

法廣:這個作品因為其材料的特殊性,還能自己發出味道,有溫度,這一點是其他材質的作品都不具備的,經過他的旁邊,可以欣賞撫摸感受材質的硬度和作品呈現出來的圓潤的弧度,同時也能聞到它散發出來的味道,這個作品本身似乎就有生命力……

康木祥:味道是因為鋼纜裡邊還有一些油,所以味道會慢慢散發出來。經過的大人和孩子都會忍不住去觸摸它,看起來似乎是軟的,但是摸起來又是硬的。可以說它代表着當代藝術作品的新創作元素。

法廣:這個鋼纜是監獄裡的犯人幫助清洗的,這不僅是一個材料本身再生和再利用的過程,同時也是人的重生,當時您是如何想到這個主意的?

康木祥:一開始是我自己清洗,後來就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很多心得,我覺得這個黑乎乎的東西應該能夠找到一個可以與它互動的元素,通過受刑的犯人來進行清洗的話,更容易讓他們得到重生,能夠再次走出去。所以後來我就想到將鋼索送到監獄裡去,讓受刑者凈化他們的生命,經過洗刷的過程,他們也可以得到很多靈感。受刑的很多人都認為生活失去了希望,但是清洗鋼索的過程讓他們發現一個廢棄物同樣可以轉換成藝術作品,這會讓他們反省和沉澱,進而產生希望和期待。

我在展覽的過程中也會和他們分享,他們也會對作品展覽的路線很感興趣,經常關心詢問。因此他們在受刑的過程中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隨後,他們再進入社會後就可以得到再生,有一個很好的過程.

法廣:受刑的人會不會也給您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發?

康木祥:在和受刑人生活共處的這一段時間也跟他么有很多接觸和交流,發現他們都是聰明的人,但是誤入歧途,在社會或家庭中受到很多打擊,後來進入監獄。我覺得他們本性都不錯,但是缺乏正確的引導方向的人,通過這些鋼索,他們看到經過自己清洗的電纜變成作品,到世界各地進行展出的時候,他們會感到非常喜悅。當然他們會給我很多想法。他們在這個清洗過程中也經歷着考驗,我覺得兇狠的心情需要溫暖,然後就可以聽到生命的教化。過硬的東西他們可能無法解說,所以可以說這條鋼索在塑形的過程中也是對這些受刑人的生命過程有一種很好的結合。

法廣:您是如何開始走上雕塑藝術這條路的?

康木祥:我以前做的是小型的木雕,放在室內的,木材質的東西放在室外容易龜裂和腐爛。現在比較多的是從事大型的雕塑,材質採用的也是青銅,不鏽鋼和鋼纜等,可以放在室外,跟空間結合,成為公共空間的一部分,是公共空間的藝術。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互動過程。從外邊看進來,從裡邊看進去就是一個建築物和作品的互動。所以我現在就慢慢從事公共藝術的道路,比如在台北的101大樓外邊就有這樣的作品,在其他的一些高樓外也有這樣的作品。我覺得慢慢走到室外的過程很好。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只做一件東西,人的思維是多方位的,我希望藉助我的創作,或者在自己的生命道路生也可以跟大家進行很好的分享。我是一個很平緩的人,但是我愛大自然,我從大自然中可以得到很多能量和靈感。所以我希望這條鋼索可以連接世界。從台灣,到歐洲,明年會到美國,然後到非洲,澳洲最後回到台灣。通過這條鋼索將世界連接起來。

法廣:在城市中,遠離大自然的情況下,建築和雕塑的美可以會給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帶來一些心靈的慰藉,帶來一些美感,這也是藝術的社會功能之一。

康木祥:我在這段時間裡深刻感受到歐洲人對公共藝術的熱愛,他們在看到新的東西,比如這個鋼索的創作品會真的受到感動,從內在去佩服一個人。我希望通過這個作品傳遞環保的信息,也是藝術的使者。目前這個世界上的環境都顯得很浮躁,很暴躁,所以需要一種凝聚力,和大家的團結,大家要共同做一件事,而不是互相紛爭,傳遞給我們不好的諮詢,而更應該通過良性和愛去進行傳達,如果一個地方有愛和生命,我相信人文和社會都會得到很好的交流。

法廣:做藝術的過程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康木祥: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行修者,我在創作的過程中不希望被吵到,也不希望被看到,我希望通過這個過程盡心沉澱,然後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創造,打造一件好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一條線一條線,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其實這就像行修,是修行的過程,對我來說,也會帶來很多生命的喜悅。

台灣是一個宗教集中的地方,道教,佛教,基督教都有存在的空間和環境,媽祖,關公這些來自大陸的文化在台灣也可以看到,台灣有很多信仰,我從小就跟父母到廟裡去跪拜,燒香,拜佛,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給我安定和沉澱。

人需要信仰,尤其是在無助的時候,信仰就會特別能帶來感覺,如果有人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樂趣,也許他就不需要信仰,當時同時我也覺得任何宗教都會帶來愛,和良心的傳達,上千年下來一直傳承,宗教能夠這樣也是因為其內涵和價值的存在。

法廣:在用木雕和鋼筋進行創作後,還會使用其他的材料嗎,比如說石雕?

康木祥:石雕我也很感興趣,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完整的石頭,我也會動心,向進行創作,但是需要對這種材料進行重新認識,需要很長的時間。

木頭有其紋路和個性,石雕也有其個性,在雕刻和切割的時候,就需要對裂痕有特別好的認識,否則就會開裂。所以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摸索,藝術家有一雙巧手可以嘗試很多不同的東西,我對陶藝也很感興趣,所以有時候也會去嘗試;我不會局限在一種東西上,不會被框住,所以我希望跳出一個框架,接受不同的東西,進行不同的造型和材料的創作。

法廣:從木雕藝人到現在國際藝術家,在這麼多年的創作經驗中,您本人對藝術的理解有什麼變化?

康木祥:我喜歡挑戰和變化,從一開始的木雕開始,慢慢接受藝術,經過不同的材料,一直在轉變。下一步我也還會有不同的,新的材料進行的創作會產生,目前尚不能公開,我的靈感來自生活,不斷跳躍,在工作中,周圍的環境中都會給我聯想,產生畫面,比如我到廢棄物堆放場,看到不同的材料,就會產生出靈感,接受不一樣的東西,變化很大,所以在創作的旅途中,我不寂寞,我一直在研發和創新。

感謝台灣藝術家康木祥先生接受本台的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