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嘎納 電影節

法國嘎納國際電影節65春

法國嘎納電影節是世界上備受矚目的電影節。從首屆嘎納電影節前夕的難產,到68年“五月風暴”迫使電影節提前落幕,回顧嘎納電影節歷史精彩片段也是重溫65年電影史的變遷。嘎納電影節主席吉爾斯 雅各布(Gilles Jacob)今年還在“特別的一天”的活動中放映了一部講述30名世界頂尖導演回顧攝製電影經歷以表達對電影熱愛的影片。

回顧嘎納電影節歷史精彩片段也是重溫65年電影史的變遷
回顧嘎納電影節歷史精彩片段也是重溫65年電影史的變遷 Festival de Cannes
廣告

1939年,法國政府接受了外交官飛利浦 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準備在8月31日在法國創辦新國際電影節來對抗當時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宣傳納粹傾向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早在1938年,德國宣傳部長施壓讓宣傳納粹精神的紀錄片《奧林匹克》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獎,讓法國政府感到法西斯主義氣焰囂張, 但由於德國9月1日入侵波蘭,電影節隨即宣布取消, 9月3日,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

 1946年,法國政府,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會,9月30日在坎城舉辦了名副其實的第一屆嘎納電影節, 參加電影節的十一個國家每國都獲得了一項獎。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 執導的《不設防的城市》(Rome ville ouverte) 影片標誌新現實主義的誕生。雷奈 克萊門特(René Clément )拍攝的《鐵路戰鬥隊》(La bataille du rail )重現了二戰時期的抵抗運動。

 二戰後歐洲國家經濟困難, 1948年與1950年兩年因缺乏資金沒有舉辦電影節。

 1954年,意大利女演員索菲亞 羅蘭(Sophia Loren)和吉納·洛羅布里吉(Gina Lollobrigida)特有的魅力為嘎納電影節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被追蹤明星的狗仔隊拍攝下英國演員西蒙娜娜希爾娃(Simone Silva)與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巨星羅伯特 米徹姆(Robert Mitchum)在一起的裸胸照片被媒體熱炒,希爾娃被逐齣電影節,3年後抑鬱自殺。

 1955年,嘎納上演《天倫夢覺》 電影讓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以飾演頹廢沉淪青年首次在嘎納嶄露頭角,讓他成為“垮掉的一代”青年形象的代表。而且電影節期間美國女演員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與摩納哥王子雷尼爾三世見面,一年後兩人舉行了轟動一時的婚禮。

 1956年,法國電影“新浪潮派”左岸導演的主要代表阿蘭 雷奈(Alain Resanais)執導的解放納粹集中營10周年的《夜與霧》的紀錄片,拍攝下已經廢棄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片段,講述猶太人被屠殺的歷史。雷奈導演1959年拍攝的《廣島之戀》,講述一位法國女演員到日本廣島拍攝反戰片,結識了一位日本建築師平,開始了一場戀情,描述了戰爭帶來的創傷,也奠定了雷奈導演拍攝反戰電影的風格。

 與此同時,嘎納電影節的攝影師們卻用鏡頭鎖住了美國女星金 諾瓦克(Kim Novak)和正在拍攝《上帝創作女人》的法國女名星碧姬 芭鐸(Brigitte Bardot)

 1959年,年僅28歲的法國導演弗朗索瓦 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以處女片《四百下》獲得了嘎納最佳導演獎,成為法國第一部獲獎的“新浪潮”電影,受到了當時法國文化部長馬爾羅(André Malraux )的特別嘉獎。法國有句俗語,一個頑皮淘氣的孩子一定要挨打四百下,經過長期嚴格教育才會變成聽話的兒童,特呂弗按照自己少年時期的坎坷經歷拍攝了《四百下》這部自傳性的電影。

 1960年,費德里柯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的新寫實主義代表作《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獲得了嘎納金棕櫚大獎,但是在授獎儀式上受到一些人吹口哨表達的反對。這部電影描述一位花邊新聞記者,每天混在羅馬明星,富人的圈子裡,看到上流社會的墮落和醜聞,影片展示出羅馬上流社會得過且過的,尋歡作樂的日常生活,光怪陸離的場面讓普通人瞠目結舌,而讓羅馬教廷感到某種而威脅宣布抵制這部片子。

特呂弗在嘎納現場用反對放電影的方式對已經佔領雷諾汽車工廠的工人以支持,而本次的嘎納電影節在被後來稱為“五月風暴”的運動中提前5天閉幕。
特呂弗在嘎納現場用反對放電影的方式對已經佔領雷諾汽車工廠的工人以支持,而本次的嘎納電影節在被後來稱為“五月風暴”的運動中提前5天閉幕。 DR

 1968年,已經在5月份舉辦的嘎納電影節放映儀式上導演特呂弗和讓 呂克戈達爾(Jean Luc Godard)用力拉着熒幕,阻礙放映電影,因為由學生開始的罷課遊行正在轉變成一場政治風暴,特呂弗在嘎納現場用反對放電影的方式對已經佔領雷諾汽車工廠的工人以支持,而本次的嘎納電影節在被後來稱為“五月風暴”的運動中提前5天閉幕。

 1980年,嘎納電影節為了能放映蘇聯重要導演,製片人安德烈 塔爾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拍攝的《潛行者》(Stalker)而費盡腦汁。嘎納電影節的組織者使用假名逃避了蘇聯政府的監視, 使《潛行者》的膠片成功進入法國得以放映。

 1987年,英國戴安娜公主出席嘎納電影節引人矚目。以嚴謹無情風格著稱的莫里斯皮亞拉(Maurice Pialat)以《惡魔天空下》(Sous le soleil de Satan) 獲得嘎納金棕櫚大獎。在授獎儀式上,受到部分觀眾吹哨抗議的導演憤怒的回敬 “如果你們不愛我,那我也不愛你們。”

 1998年,雖然他的片子貝尼尼(Roberto Benigni)以他《美麗人生》(La vie est belle) 沒有獲得嘎納金棕櫚大獎,只獲得了評委獎,但他在領獎台上高興地與所有人擁抱親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9年,擔任評委主席的加拿大導演 大衛 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採取了極端的選擇,他們把金棕櫚大獎授予達頓兄弟(Freres Dardenne)拍攝的《美麗的羅塞塔》,布魯諾 杜蒙執導的《人性》(Humanite)也獲得了3項獎。

 2006年,拉契得 波查拉(Rachid Bouchareb) 拍攝的《光榮歲月》(Indigènes )簡述二戰期間,一群阿爾及利亞信奉伊斯蘭教的小夥子應召加入法國軍隊,參加針對德國的反擊戰故事,這個題材觸及了當今法國社會多種民族融合中潛藏的微妙情感,該片獲得了嘎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大獎。

2012年,南尼 莫萊蒂(Nanni Moretti)出任第六十五屆嘎納國際電影節角逐金棕櫚獎影片的評委主席,在嘎納電影節的歷史上首位法國時裝設計師讓 保羅 高提耶進入電影節評審團。

2012年還在5月20日這一天反映了嘎納電影節主席吉爾斯 雅各布執導的回顧嘎納電影節走過的60多個年頭的影片。鏡頭對準了24位名譽全球的影人,請他們在影片中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雅各布的電影節回顧片中的導演包括羅曼 波蘭斯基,羅曼 波蘭斯基和陳凱歌等導演。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