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秩序與進步:孔德的實證主義之二--孔德其人

發表時間:

[提要]孔德是一位承前啟後的思想家,有思想史研究者認為,他是一位轉折性的思想家,自他的實證主義問世,哲學進入了現代。他是一位創造力極強的思想家,我們現在常用的一些術語,比如實證、科學方式、秩序、人道等等在他的思想體系中具有了特殊意義,社會學這個概念就是他提出的,所以他是社會學的創始人。

法國思想家孔德
法國思想家孔德 wikipedia
廣告

問:說起實證主義,我們還多少有點熟悉,從前在大陸,它被當作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批判過,但對孔德這個人,聽友們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

答:你的這個感覺是對的。在丹尼斯·於斯曼主編的《法國哲學史》中,19世紀這一段的撰寫者讓·勒弗朗就說:“這位把實證的、實證主義、生物學、社會學等詞彙引入我們慣用語的哲學家,自然不容忽視。他的作品體系之強大,視野之廣闊,細節之豐富,堪於黑格爾的作品相媲美。然而其作品卻並不為人所知,很少再版,通常被縮減為科學哲學的幾句格言,就連這個人本身也被有意醜化了”。所以我來試着給聽友們介紹一下孔德。先說孔德這個人,他是1798年,也就是法國革命的高潮已過,法國正處於彷徨不知方向時,出生在法國南方的蒙彼利埃,他父親是一位中級官吏。孔德從小就智力過人,不到16歲就考入巴黎綜合理工學校,這所學校是1794年為了彌補法國大革命後管理人員的奇缺而創立的,當時的宗旨就是要選拔尖兒的人入校,拿破崙對這所學校格外喜愛,他掌權後下令把這所學校轉為軍隊體制,還給了校訓“為了祖國,科學和榮譽”,直到現在,這所學校仍屬國防部管轄。孔德以天才少年的資格考入該校,在當年的全國統考中他名列第四,而且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法國的政治動蕩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行,拿破崙退位後,法國波旁王朝復辟,他們害怕學生的自由思想,竟然下令關閉了這所學校,孔德只好回到蒙彼利埃。但是他沒有荒度時光,在這段時間裡,他苦學醫學、生物學,這為他後來的哲學思考提供了一個新方向。在他的哲學體系中,生物學也有重要的位置。

問:上次你說孔德1817年就給聖西門當秘書,那時孔德很年輕啊?

答:是的,才19歲。可是看他幫聖西門乾的事兒,卻實在不少。他幫助聖西門編輯發行了《工業》《政治家》《組織者》《工業制度》《企業家入門》等刊物和書籍。聖西門只給他發過三個月的薪水,可他幹活卻整整七年,這期間他自己滿巴黎跑着做家教糊口,孔德一生麻煩不斷,所以他說:“我的人生本質上是一部長篇小說”。我想他的第一個麻煩,而且是鬧得他一輩子不得安寧的麻煩,是他一時衝動,娶了一位在王宮宮殿游廊里賣淫的風塵女子,卡羅琳·馬珊。我想這很可能是出自一時的同情心,但這女子卻成了他一輩子的累贅和痛苦的根源。她不但經常紅杏出牆,還逼孔德去設法掙錢,讓孔德無法靜下心來閱讀和思考。這種家庭壓力,讓孔德數次出現精神危機,被送到精神科大夫那裡去治病。他甚至有一次不堪痛苦,企圖自殺,幸虧沒有成功。就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能夠完成6大卷的《實證哲學教程》。他後來公開講授他的實證哲學,並且在三區的市政府向勞工、手工業者和市民免費講授天文學。有一位細木工匠法比安·馬尼安紀錄了孔德講課的情況,他說:“孔德清楚地了解天文學是最佳的方法,可以在善於抽象思維的人士中,識別那些能夠確實處理社會學與倫理學難題的人,還可以從其中分辨出那些相當的謙遜,也相當堅定的人。他們強制自己,只承認已被準確認識的事物”。聽友們可以注意這最後一句話,這就是實證主義的一個原則,它的意思就是,“只有能夠被證實的東西,才對人類有益”。這位工匠還記錄說:“奧古斯特·孔德扼要歸納他所從事的整個工作,他在快速的即興講話中,給我們展示了整個實證主義,他的全部效果及其所有行動方式。就我們來說,描述當時情況的話,就是‘有這麼一個人,有這麼一個綱領,我們得救了’”。這是帶有宗教崇拜意味的信服。後來孔德成立了孔德協會,這個協會組織很嚴密,很有宗教團體的味道。我剛來法國時,曾在一個聚會上,碰到過當時的孔德協會主席,一個精明強乾的中年人。通過他我才知道,孔德協會不但依然存在,而且還發展壯大。孔德本人在他起草的創會宣言中說:“本會的總目標是,推動確立由實證主義所代表的新的精神權威,因為只有實證主義,通過當前人類精英所傾向的最終體系的直接作用,才能完成革命”。

問:這話聽起來似乎不像個學術團體,倒像個政治團體。

答:沒錯,孔德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改變現存政治體制的團體。他相信,因為實證主義的提出,“從中我看到現代健康政治的基本原則”。而且他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招攬信徒,擴大影響,而是嚴格限定入會者在思想上必須與他一致。他說:“那些真正想參加新協會,而又尚未研究過本人長篇論著的人,起碼也應該完全採納《論實證精神》。我於四年前出版該書,為的是扼要說明實證主義的特點。誰不完全同意本小書的5個基本結論,那就不必參加本協會”。可見孔德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心態,合則留,不合則去的原則來創建他的團體。這種團體至多成為宣傳他的學說的基地,而根本不可能對現實政治發生作用。這可以用清末黃仲則的一句詩來概括,“百無一用是書生”。不過孔德本人的自信還是相當堅固的,他堅信自己找到了解決人類社會之謎的鑰匙。1844年孔德遇到了一位紅顏知己,克羅蒂爾·德沃。這位女子非常懂孔德,她用她的知識和智慧,啟發孔德思想轉向人民大眾,以至孔德要創立人道教來補充基督教。孔德和德沃夫人倒是心心相印,但德沃夫人堅持兩個人的感情只能是柏拉圖式的,而且德沃夫人身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孔德眼見他心愛的人撒手人寰,萬念懼灰,幸而有他的門徒,籌集了一筆實證主義基金,讓孔德能維持生活。孔德於1857年去世,他的學說和協會卻未與他一同消失,仍在發揮影響。孔德也該滿意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