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誰是這輪中美貿易談判的大贏家?   

發表時間:

上周五中美貿易談判發表聯合聲明,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中美貿易爭端的分析評論。

中美貿易談判 2018年4月27日
中美貿易談判 2018年4月27日 路透社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於澤遠的評論稱:“從聲明內容上看,中國顯然做出了重大讓步,美國達到了發起這場貿易爭端的主要目標。比如,實質性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等等。輿論大多認為,美國是這輪中美貿易談判的大贏家。這一判斷符合基本事實。”“對中國來說,這輪談判的首要成果,就是避免了中美貿易戰。原因很簡單,美國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最大、最重要的‘客戶’,維護與這個‘優質客戶’的正常關係,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中國能否繼續抓住發展機遇、實現和平崛起的必要條件。”“不過,對於許多受到民粹思想感染的網民來說,這次以中國做出更大妥協換來的談判結果可能激起他們的憤慨,加上那些鼓吹中國只有無條件投降的言論,中國互聯網輿論恐怕要熱鬧一陣子。”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美中貿易談判發表聯合聲明,雙方避免加征對方進口貨關稅,劍拔弩張氣氛暫時緩和。但聯合聲明只有原則性宣示,避重就輕。中國副總理劉鶴用中國‘承諾’增加進口,換取川普總統停止對中國1500億元商品加征關稅,貿易戰暫停,美國再派官員赴中國談判擴大採購內容,美中貿易核心爭議和結構都未解決,只是延後再戰,意味中國暫時贏了這一回合。”“北京對川普反覆無常的性格,川普政府內部鴿派、鷹派隨時會左右和改變川普態度應瞭然於胸 ,所以趁鴿派意見佔上風時趕快妥協作收,但不給美方具體承諾,讓美方再派人來談,是最好的對策。劉鶴就是這種戰術,且收到實效。”“中共靠民族主義起家,也靠它維穩和鞏固政權。如今‘美國在攻擊中國’,‘川普欺負中國’在民眾想法中普遍,使北京想讓步更困難、更謹慎。網民指責聯合聲明是‘不平等條約’,官媒須大力辯護,說明中國民族主義又陷入作繭自縛。”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單仁平的評論稱:“中美聯合聲明美國時間星期五公布之後,中美輿論中都出現了一些對本國‘吃虧了’的抱怨。中國互聯網上一些人質問:當初我們的官員和主流媒體強硬表示‘決不妥協’,現在卻決定大量增加從美國的進口,而且還有在知識產權等問題上回應美國,這不等於是打自己的臉嗎?美國議員和媒體的情況幾乎是中國網上反應的翻版。那些激進的美國人質問白宮:說好的美國減少2000億美元對華逆差這個目標跑哪兒去了?還有為什麼要放中興一馬?而所有這些讓步換來的只是中國給的‘空頭許諾’。”“現在中美輿論第一時間都有人覺得自己國家‘吃虧了’,恰恰說明雙方達成的是個比較公平的協議。”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平心而論,中國當前的成就得益於現行國際體系的規範,而美國設計和主導的戰後國際秩序也功不可沒。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這一國際體系下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國家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進而有了自建體系、分庭抗禮的趨勢,而那種標榜顧全大局、多邊共贏的國際體系,多少也束縛了美國的超強實力,要求其以身作則,自我剋制。”“正如劉鶴所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中美經貿關係多年來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時間,未來兩國關係發展中可能遇到‘新曲折新矛盾’。這意味即使中美貿易逆差大幅縮小,美國今後仍會視中國為最主要對手,因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呈現出對美國取而代之的勢頭,所謂望其項背、可望亦可及。而未來經貿糾紛可能成為‘新常態’,經濟將成為中美關係的主戰場。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