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經濟韌性”的提法在中國經濟解讀中能見度高

發表時間:

中國人民日報周一刊登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的文章稱,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6.8%,是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人工與資源環境成本持續上升、產能過剩現象比較嚴重的國內經濟背景下發生的。

廣告

潘建成把這一數據解讀為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文章稱,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為應對外部挑戰、擺脫傳統粗放發展模式帶來的羈絆、實現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提供了較大的騰挪空間,利用好這一韌性空間,將推動中國經濟更具活力。中國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速加快說明韌性具有效益以及背後企業信心的支撐。

“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是如何產生的?……韌性來自近年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取得的積極成效,推動經濟運行進入價格回升、成本下降、盈利改善、信心增強的良性循環,”文章指出,中國擁有最多人口的大國所具備的市場迴旋空間。

文章並稱,中國經濟韌性來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新技術革命浪潮緊密融合所推動的新舊動能轉換,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對經濟產生的持續推動。

文章並強調,在世界變局中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堅持新發展理念,不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做好做足國內消費規模擴張、品質提升;提高宏觀調控的質量和協調性,更精準地打好“三大攻堅戰”;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改善企業家成長環境、拓展其發展空間。

經濟韌性是指在面臨外部和內部各種環境的變化下,國家能及時靈活調整政策,有能力防範經濟出現大起大伏,避免硬著陸。 

2016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時曾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

從2014年起,李克強多次提及“經濟韌性”,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分析中國經濟形勢後表示,“這幾年每年都有困難,但年年都順利闖過來了,今年面對困難,更要激發韌性和鬥志。”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曾表示,中國經濟未來會更好,中國經濟有巨大潛力和內在韌性。面對全球經濟下滑的大環境,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好,對中國未來經濟表示樂觀。對此,2016年博鰲論壇更專設有“經濟的韌性”分論壇,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亞洲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明等經濟學家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韌性”。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軍在2014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上指出,一個有韌性的經濟就是政策和體制,總能在關鍵的時候做出適應性的改變,去激勵一輪一輪更新和更有效率的經濟活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