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對經濟的解讀,中國金融投資界與外交界有不同焦點

發表時間:

中國7月主要經濟數據全面走弱,工業、消費均低於預期,投資增速更創出紀錄新低,顯示在金融去槓桿和貿易戰陰影下,宏觀經濟持續承壓,未來或面臨更大壓力。路透社報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內外環境更趨嚴峻複雜,經濟運行穩中有變,但不管從供給側還是從需求側看,中國經濟持續平穩的基本面不會發生變化,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向好態勢也不會發生變化。

廣告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8.8%,亦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9.1%。

數據並顯示,1-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為紀錄新低;期內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8%。另外,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上月為4.8%;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上月為4.7%。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稱,總體來看經濟繼續承壓,但最近的政策導向已經發生變化,比如從去槓桿到穩槓桿、“六穩”等,但這些不會在短期很快的傳導到數據當中,因為政策轉向不會這麼快見到結果,但特別應該注意不要因此而過度加碼,導致政策過猛。 

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此前召開會議稱,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變,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下半年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並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會議在部署下半年工作中,首先提到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我們認為這突出了穩增長的重要性。”華泰證券宏觀團隊李超等表示,積極財政政策要在擴內需和調結構上發揮更大作用,而基建投資增速下半年有望顯着反彈。 

對此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杜征征提醒稱,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基建投資只是起到關鍵時刻托底作用,而非持續刺激經濟之用,要想在避免走老路的前提下還需要進一步的減稅降費,真正提振製造業與居民消費能力,在這一點上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仍要協調搭配。 

劉愛華表示,從下一步的走勢來看,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指出,要把補短板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內容,要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下半年隨着政策的落實落地,隨着各方面項目審批的加快,基礎設施有望企穩。”

對中國經濟的解讀,在外交界看來比金融投資界的信心要強一些。中國駐墨西哥大使邱小琪在墨西哥主流媒體《金融家報》發表署名文章  《中國經濟風雨無阻》。文章說,國內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石。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速度是6.8%,已經連續十二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至6.9%的中高速區間。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大盤“穩”、結構調整“進”、消費升級空間“擴”。中國國內消費快速擴張升級,2013年以來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55%,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已經上升至世界第2位。中國作為擁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和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的國家,市場發展潛力大、迴旋餘地大,這意味着在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空前發達的今天,中國不僅可以依託國內市場提升在全球產業體系中的影響力,更可依託國內市場應對外部風險,化解外部衝擊,巨大的國內市場和不斷擴容的內需將為中國應對貿易摩擦提供堅實保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