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鄭麗君:文化只有加法沒有減法 擔心“去中化”是種誤解

發表時間:

9月10日,第22屆台法文化獎在法蘭西學院舉行頒獎典禮。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自將此一榮譽頒給投入蘭嶼達悟族文化調研達47年的學者艾諾(Véronique Arnaud)、07-08年開始記錄台灣社會的導演尚若白(Jean-Robert Thomann)、多次到台創作的編舞家黎卓(Christian Rizzo)以及致力於台灣族群國家認同與民主演變進程的高格孚教授(Stéphane Corcuff)。他們四人分別從不同的領域去發現挖掘進而熱愛台灣的多元多樣的面貌,對鄭麗君部長和其他評委而言,這正是本屆台法文化獎想要突出的重點。在本次節目中,我們特別邀請哲學專業的鄭麗君:作為嘉賓,來跟聽眾朋友們分享她對台法文化獎的首屆論壇,文化是什麼,台灣文化何以獨特,台灣文化政策主體性發展時有沒有所謂的“去中化”擔憂,乃至台法及國際文化交流的挑戰及展望等問題的看法。

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談台灣文化主體性YouTube視頻截圖
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談台灣文化主體性YouTube視頻截圖 YouTube
廣告

這一次台法文化獎除頒獎典禮外,首次舉行「聚視台灣」論壇,為何會有如此想法?

鄭麗君:台法文化獎今年是第22屆,每一年的得主不管是對台法乃至台歐之間都有非常多的貢獻,所以我們希望除了頒獎以外,也能舉辦論壇,讓他們對台灣的研究有更多人認識,那也希望透過法蘭西學院台法文化獎論壇活動讓對台灣的研究可以在這裡促進更多的討論。台灣文化的多元開放和包容,是它的一個獨特性,所以我們希望透過論壇來促進對話。不僅讓更多人來認識得獎者的貢獻,再透過他們的研究來促進台灣和歐洲交流的各項課題。法國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視公共思辨的國家,我們認為除了授予獎項之外,更需要一個平台,讓他們常年投入的研究能持續地來促進各種討論。

請教部長當台灣進行國際交流在這裡尤其是跟法國歐洲的時候,現在會不會碰到比較大的困難?

鄭麗君:我一直相信文化只有加法沒有減法。對我而言,文化的發展其實就像樹的哲學一樣,種子飄落土地,往土壤里紮根吸取養分,當它成長茁壯的時候,樹的哲學就是會往縫隙裡面尋找陽光,不回去排斥其他樹的枝幹,所以是一種多樣多元、和平共存共榮的一種意象。我相信每一個文化都有它的內涵和它的獨特性。台灣文化正也如此。所以我們認為台灣文化的多元開放包容,它的獨特性已經逐漸地被世界認識,透過這22屆以來的得主,其實它的背景有法國人歐洲人台灣人不同國籍都共同投入探討台灣文化跟世界文化之間的多樣的面貌,所以,台灣文化逐漸被世界認識,文化交流是一直持續在深化的。文化只有加法沒有減法,台灣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法國文化,也不僅僅只是法國人的法國文化,已經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相信台灣文化也會是世界文化裡面一個非常獨特重要的一部分。

現在我們確實也看到台灣在國際交流上受到中國的不少打壓,您覺得這跟台灣目前強調其多元多樣性同時強調其主體性,慢慢地好像有“去中化”的傾向,那有無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呢?

鄭麗君:就像我剛說的文化只有加法沒有減法,所以在台灣文化不太可能有所謂的“去中”。因為台灣文化有承繼自我們的南島文化,也有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有西方文化的影響。在不同的移民的時期,其實都帶來了不同的宗教語言跟生活方式,這本身在台灣都在台灣蘊為多元文化,所以都是台灣文化重要的內涵。文化會自然地發展,不可能有人為的想要去除某一個部分,因為它就在生活裡面,已經共存共榮,所以沒有這個問題。因此當台灣自做國際交流的時候,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去除政治因素的考量,能夠尊重文化自身的發展,跟彼此共享文化價值,這種人的天性。所以我們很希望自自然然地從事跟各國文化的交流,當然也包括兩岸文化的交流。我想,這是一個民主台灣我們很期待中國能夠進一步來了解。

所以說,台灣的文化政策上並沒有外界的一種疑慮“去中化”的政策了?

鄭麗君:就像我說的,文化就像種樹一樣,其實會自然成長,不會是說是一個部長或哪一個人可以去做一個怎麼樣的減法,就是自自然然地成長。在這塊土地上,包括原住民以及不同時期的移民他們已經很自然形成了生活方式跟選擇了一個他們生活的方式,不太可能去進行所謂的“去中化”的文化政策,所以這種擔心其實是一種誤解。同時,也很期待中國能夠尊重理解每一個社會裡面其自然發展的獨特面貌。

您擔任文化部長以來,在從事國際交流方面,當國外歐洲的學者在看待台灣文化時,他們有沒有一些令您非常訝異的觀點?

鄭麗君:跨文化之間的交流其實會豐富彼此的視野,所以我們很期待跨文化之間有更多朋友能夠來認識探索台灣文化,也會帶來我們更豐富的視野。我相信,在台灣對台灣相關的探索跟研究其實也在豐富世界的文化,這其實是互相都能夠豐富彼此的過程。因為台灣文化的形成一直是在世界中形成的。我常覺得台灣介於東西方、東北亞東南亞之間,它就像一個harbor(港口),它也像一個文化實驗室。它的形成是受整個世界歷史影響非常非常的深遠,所以我們也希望透過跨文化的交流,彼此的分享,能夠讓台灣跟世界有一個更緊密的連結,那不僅讓世界認識台灣文化,我們也期待台灣文化能夠貢獻世界文化。

法廣聽眾們也有很多回饋,也很想知道台灣進行國際交流現在相當強調“台灣台灣”,在這個過程中,萬一碰到中國打壓阻擾,有沒有可能反而“被邊緣化”呢?

鄭麗君:每個文化它會自我型塑它自我的面貌,它也會透過他人或世界認識它,而進一步豐富它的內涵。所以我想重點並不是在它的名字,而在於說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是否是擁有自由創造文化的權利,它能不能自由地成為一個文化的創造者。我一直覺得台灣,在這塊土地,它可以選擇一個自由民主的生活,能夠成為一個文化的創造者。我想這才是台灣文化它最珍貴的地方。那這就是文化本身的一個主體性。所以,其實台灣文化主體性並不是只是來自那個名字,而是來自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可以成為這個文化創造的主體,我想這是台灣的價值。這樣的價值對亞洲對世界是重要的。所以,我們很期待以這樣的價值跟世界來分享在台灣這塊土地發生的所有的一切的故事。

最後來談台法文化交流這一塊有何種的新發展與新展望……

鄭麗君:近年來台法文化交流一直持續在進展,包含台法文化獎已進入22屆,像文化行政人員的交流「台法文化工作坊」行之經年,在電影文化、資產修復跟教育的推廣也都跟CNC持續地進行合作。那這兩年來,台法文化也特別著重在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其實文化是會不斷地變化的。它既傳承有創新。所以我們期待能夠來思索藝術跟文化的力量,怎麼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創新的新動力。所以,文化科技並不只是這個科技發展技術發展,而是希望將文化創新的這個力量從藝術領域從科技以及社會創新各個領域能夠去思考它的可能性。所以,近年來包括跟French TECH以及法國創新網絡的合作,都有進一步的發展。這一次,我除了出席台法文化獎外,也很重要的就是希望在各項的參訪裡面能夠來討論怎麼樣深化在文化創新方面的未來可能的合作。

 

*********

台法文化獎影片youtube連結:

Véronique Arnaud 艾諾 https://youtu.be/gtW8V7Kg0tI

Stéphane Corcuff 高格孚 https://youtu.be/ksmWdp55wUg

Jean-Robert Thomann 尚若白 https://youtu.be/o3AXWZ9fZ5g

Christian Rizzo 黎卓 https://youtu.be/y-JBM9HRIc0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