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六四三十周年回顧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歷程(二 )----與鄧小平對錶

發表時間:

[提要]86年,鄧小平再提政治體制改革。這次鄧明確提出要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趙紫陽抓住鄧重提改革的時機,開始系統布局,從問題研究入手,分出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並且審時度勢,在不刺激黨內老人反彈的策略要求下,穩步推進。用鮑彤先生的話,這叫做“與鄧小平對錶”。

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
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 網絡照片
廣告

86再提政治體制改革,似乎決心下得很大,明確要看到具體落的成果。

答:按照鄧這個人的性格和作風,他抓一件事兒一定不要只說空話,而要看到具體成果。所以86年6月10日,他要求中央書記處“考慮一下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允許用年把時間搞調查研究,把問題理一理,把主意拿好,然後再下手”。從鄧的話中可以看出來,他要實實在在地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但是,他想要的成果,仍然是黨政分開,權力下放,精簡機構,他仍然不忘強調“不能照搬西方”。不過這次他提議由趙紫陽來主持政治體制改革,這很出人意外。因為這工作本該屬於總書記胡耀邦負責。鄧卻讓主持政府行政工作的總理趙紫陽來抓,顯然他已下決心要換掉胡耀邦。1986年9月18日,趙紫陽主持成立了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用吳偉先生的定義,這是“宣告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案設計工作,在趙紫陽的主持下正式啟動”。這個研討小組下面設了一個辦公室,由鮑彤、嚴家其等人負責。吳偉先生進入了這個辦公室。在辦公室成立的會議上,鮑彤透露,趙紫陽說“這件大事兒解決了,可以去見馬克思了”。可見趙紫陽深刻認識到政治體制改革對中國是一件無比重要的大事。中共高層中能有這樣一個人和這種認識,可以說是千載難逢。

 

:那陽對政治體制改革的前景是如何看呢?又如何設計實施的步驟呢

答:從吳偉先生的紀錄中可以看出,趙的看法是在體制改革小組成員們多次討論下,逐漸具體化的。當時最重要的認識是,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在我看來,這個口號提得極高明。因為社會主義這個定語,同民主制度並不衝突,我們知道北歐那些奉行民主社會主義的國家,都是民主憲政國家。所以,只要是實行民主政治的社會主義,就一定要和列寧式共產制度畫清界線。也就是必然要拋棄以階級鬥爭方式治國,和無產階級專政,一黨獨裁這些東西。因為歷史的實踐已經告訴人們,這一套東西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上一些其他國家帶來無窮的苦難。而承認普世價值,承認人類文明的自由憲政價值,是中國人民徹底擺脫專制壓迫,走向自由文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唯一方向。它就是五四以來,中國人民所嚮往的東西。雖然在歷史的偶然因素下,特別是在蘇聯、日本兩大外力的促迫下,中國偏離了這個方向,走上了共產專制的道路,但五四精神沒有死,它甚至在老一輩共產黨人中,仍有一些人心中藏着這個火種。政治體制改革,其最終目的,就在於使中國重新向這個方向走。在這個政治體制研討小組成員廢寢忘食的研究之下,提出了許多根本性的問題,和切實可行的步驟。在一次會議上,鮑彤先生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長期目標,是政治生活的高度民主化、法制化,近期的目標是制度化。趙紫陽馬上說,只說走向制度化,還沒有涉及實質問題。實質問題就是分權。近期目的是要解決黨與各種社會組織的關係,包括黨與政府、人大,黨與其他社會組織,包括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趙紫陽明確指出:“我們這次改革,終究是要解決黨的權力過於集中於少數人,個別人,一個人”。這個提法和鄧小平的思想是合拍的,因為鄧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的經歷使他知道,權力集中於一個人,萬事定於一尊,哪怕是毛澤東那樣頗有雄才大略的人,也一定會給國家、民族帶來可怕的災難。但是趙紫陽更向前推進了一步,提出“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等問題,關鍵是言論與出版,要放到社會主義民主專題中研究”。這說明,趙已經認識到,要想政治民主化,沒有言論出版自由不行。隨後,在86年底,研討小組下又分設了8個專題小組,吳偉先生稱這一舉措“標誌着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工作第二階段開始”。但就在這時,發生了遍布全國的學潮,於是開始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最後導致胡耀邦下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鄧小平舉措的矛盾性。吳偉先生總結說:“每當鄧小平感到改革開放威脅到黨的領導地位時,他就會出來大講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每當他認為改革開放遇到障礙時,他就要出來大聲疾呼‘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

:但紫陽只能在小平畫出的圈裡跳舞。所以把握分寸很,也很危

答:難點就在這裡。一反自由化,政治體制改革往下怎麼走就成了大問題。所以鮑彤先生認為,現在政改辦公室需要同鄧小平對對錶了。所謂對錶,就是依照鄧小平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完整想法來設計方案。但是由於鄧本人的想法,除了共產黨執政地位不能變之外,也經常變化。有時講得開放,比如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某些讚揚,有時又講得保守,比如認為自己的體制決策快,要保持這個優點。所以,提出一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案,要和鄧的各種思路不衝突,對得上表,也就是步調一致,讓研討小組的人大傷腦筋。好在鄧一方面提出反自由化,另一方面並未指責研討小組的工作。吳偉先生說:“由於是鄧小平授權,趙紫陽直接主持,中央政改研討小組及其辦公室,如同一個小政治特區”。所以趙紫陽立即在87年春節團拜會上,給反自由化剎車,把它局限在黨內政治思想領域。他的這個講話得到了鄧的支持,鄧甚至說,改革不是急了,而是太穩。這才有後來鮑彤先生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說法。鄧非常欣賞這個說法,多次使用,以至人們以為這是鄧本人的創造。但是,由胡喬木、鄧力群把持的新聞宣傳陣地,不停地向趙紫陽放冷槍。黨內保守勢力甚至準備推鄧力群出任黨的總書記。當時的局勢,真有黑雲壓城的感覺。4月28日,趙紫陽去鄧小平的家裡,和鄧有一次長談。趙向鄧彙報保守派借反自由化,要把黨的路線往左拉,鄧對這一點極為警惕。他贊成趙的判斷,說改革要加快。並且同意重新發表818講話,也就是那篇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講話。它一直是政改研討小組的尚方寶劍。趙立即召集政改研討小組開會,要把政改的總體設計進行下去。5月13日,趙紫陽召開宣傳理論新聞會議,指出“改革已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潮流”。趙頭腦清楚,他的這個所謂社會主義國家,指的就是蘇東共產主義集團。因為鄧小平對政治改革最看重的是黨政分開,所以研討小組在這個問題上考慮得最多。孫方明先生在會上明確提出黨政分開的標準,一是黨對國家事務不直接作出決定,二是黨的決定只對黨員和黨的組織有約束力,三是沒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黨員,不是國家公職人員,四是黨的機構不是行政機構。這四條已講得相當深入,實際上已暗含着用國庫中納稅人的錢養一個政黨,是不合理合法的。因為我們知道,在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中,政黨動用國庫資金是犯罪行為。屬於佔有挪用公共資產。

:我得當反自由化運動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答:確實,保守勢力一下子就被壓住了,這說明當時人心黨心都是主張改革開放,走向民主政治的。為了調動黨外力量,促進政治體制改革,閻明復召集民主黨派座談會,會上幾乎所有民主黨派都希望自己成為真正的政黨。他們說,當共產黨的花瓶兒,時間太長了。在我看,這其實是多黨制的雛形。當時程思遠甚至明確指出“黨領導一切,黨指揮一切,是違憲的”。趙紫陽因勢利導,開始籌備、起草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