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在香港,人工智能被用來統計街頭抗議的人數

發表時間:

人工智能的應用真的是越來越廣泛,在香港,人工智能甚至已經被用來統計走上街頭抗議的人數。

廣告

到目前為止,在法國,每次示威抗議活動之後,媒體在報道參加人數時,也總是分別報道警方以及組織者兩方面的統計數字,經常,雙方的數字相差的還很不小。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香港。

就7月1日的香港大遊行,法國世界報7月4日星期四傍晚在其網站上刊出的一篇文章寫道,香港警方的統計是有19萬人參加,而大遊行組織者的統計則是55萬人。誰的數字更為準確一些呢?

也許讀者會說,數字沒有那麼準確沒什麼大關係,確實。但是,就香港的遊行,知曉接近事實的遊行人數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組織者的55萬人和警方的19萬之間相差了36萬,不是小數目,尤其是這個數字是相當敏感的,香港的總人口為大約740萬,55萬和19萬的差別也就太大了。警方的19萬和組織者的55萬人相比,幾乎少了三倍。

不過,“紐約時報”周四報道說,7月1日那一天,除了警方和組織者在統計參加遊行的人數,還存在另一項統計,這是第一次人們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年度人口統計中去。

報道指出,自2003年以來,香港大學社會學教授葉兆輝﹙YIP Paul﹚,一直在統計每年7月1日這一天上街遊行的人數。今年2019年,他與來自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的埃德溫·周教授(Edwin Chow)和一家專門從事人工智能的香港公司的黃先生(Raymond Wong)合作,使用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能夠在遊行隊伍中隔離出一些形狀並跟蹤這些形狀前進的情況。這種做法是非常有用的,因為,統計遊行人數的難點就在於,遊行隊伍是非常密集的人群,而且參與遊行的人在遊行隊伍中的流動性是非常的強。

在周一的香港大遊行中,葉教授的團隊使用了七台iPad,裡邊裝有專用的程序。這一程序尤其是在遊行隊伍通過一個虛擬的橫線時對遊行者進行統計。葉教授的團隊記錄了結果,並根據一天中不同的因素變化比如人群密度,人群前進的速度等,對結果進行調整。此外,葉教授團隊的成員還對大約8000名示威者進行了調查,以確定有多少人在遊行隊伍前進的過程中加入了遊行隊伍,從而完善了最終結果。

最終,葉教授的團隊得出的數字是,在今年7月1日的香港大遊行中,有26萬5千人參加。這一數字更接近於警察方面的統計數字,而不是組織者方面拿出的數字。

文章說,這一軟件在香港6月份的抗議遊行中就已經被使用和改進過了。該程序還必須重新設計才能安裝在iPad上而不是計算機上,以便能夠將裝有軟件的設備部署在多個地方。另外,還需要考慮到備用的設備,以便在遊行者分散進小巷道時,也能夠繼續測量。

“紐約時報”表示,抗議者人數在香港的危機中是一個政治問題:抗議者人數越多,對政府的壓力也就越大。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