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思潮與政見

谷歌事件與網絡空間的擴展

發表時間:

廣告

由於美國互聯網搜索引擎谷歌公司在中國經營遇到困難,提出考慮是否撤出中國市場之後,中國網絡自由問題迅即 成為世界輿論聚焦的熱點。

互聯網在世界普及的時代正是中國改革開放進入第二個十年之際,1989年天安門慘案之後的中國在確認政治專制的同 時,選擇了經濟開放。這是中國當年選擇接納互聯網,更好地從經濟上融入國際社會的時代大背景。九十年代年代中國互聯網的肇端和發展既是經濟開放政策的延 續,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騰飛。換句話說,中國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同中國經濟崛起互相依存。

不過世紀轉折之後,隨着網絡的日益普及,網絡各方面 的功能充分顯現。網絡不再僅僅是經濟、貿易工具,也不僅僅是政府信息的載體和主旋律宣傳的渠道。網絡對社會的影響漸漸擴展,從民眾交流的園地、個體表達的 陣地發展到社會自我啟蒙的平台乃至公民社會的強大支柱。本世紀初以來中國社會如火如荼的維權運動無不同網絡的傳播有着密切聯繫。在官方平台之外,網絡傳播 不僅打破了平面媒體的新聞與話語權的壟斷,日益成為民間多元話語表達的主要空間。

正是由於互聯網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才使得官方對網絡的控制 日益強化。2008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年,奧運會是中國全面進入世界軌道的標誌性事件,但也是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一年。此年也是中國四川特大地震爆發 的一年。這一年,由於地震災害催發的中國公民社會的輝煌展現與奧運火炬全球傳遞的挫折形成鮮明對照。這些對中國社會、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影響重大的事件均 通過互聯網獲得了充分的展現。一個與官方所期望的,同官方宣傳相去甚遠的中國得以展現於國際社會,也使得中國民眾體認到一個既生氣勃勃又患得患失的社會圖 景。
2008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高峰,同時也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接下來的2009年是官方控制網絡與民間爭取網絡空間爭鬥空前激烈的 一年。

從網上調查汶川地震受難學生到湖北鄧玉嬌刺警等案,網絡不僅成為公民社會啟蒙的有效武器,也使得網絡對民間社會的重要動員力量呼之欲 出。如果說,在2008年網絡更多地為官方直接或間接影響操控的民族主義所用的話,2009年的民間大事件顯示網絡的普及和發展將日益擺脫官方的控制,成 為撫育民間自組織成長的溫床和公民社會的舞台。

正是因此,官方加強了對互聯網的控制。同時,也由於互聯網翻牆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得官方互 聯網防火牆招架無力,才有了企圖強制安裝綠壩監控軟件之舉。在官方監控乏術的的同時,由於經濟發展而政治滯後而來的社會衝突也日益激化,互聯網對官方塑造 的和諧社會主旋律的衝擊也日益具有致命的打擊。

社會衝突加劇與互聯網的超速發展及其所展示的日益成為民間利器的前景使得官方對互聯網的繼續 發展恐懼日增。而綠壩軟件安裝功敗垂成則使得這種恐懼感轉換成強化監控的巨大動力。對新疆實行極端斷網措施,明確表明監控有可能趨向釜底抽薪,切斷網絡。

正 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谷歌提出了由於監控與網絡攻擊可能撤出中國市場的問題。谷歌何以要提出這一問題,原因眾說紛紜。但是,谷歌這一行動無疑將中國互聯網監 控問題明確無誤地提到了世界的前台。

這一問題的提出的意義是不容低估的。這裡不僅涉及到谷歌及其他互聯網企業在中國與在世界其他國家運作的 規則問題,也不僅涉及到通過互聯網所體現出來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問題。對於中國政府與中國社會來說,涉及的是政府與民間的生存空間問題。谷歌在中國的存 在和如何存在是中國互聯網運行自由度的重要標誌。而中國互聯網的自由度越高,中國公民社會的空間就越廣闊。而公民社會的發展和成熟將最後促成中國成功完成 從極權到民主的社會政治轉型。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