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石仁林律師談力拓案

發表時間:

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力拓集團中國區總經理胡士泰等在華員工涉嫌受賄及刺探情報罪遭到起訴,本月22日上海第一中級法院對該案幾名主要涉案人進行了審判,下周一將公布審判結果。在今天的當今世界專題節目時間,我們請在法國執業的律師石任林先生談談他對該案的看法。

廣告

石先生,你好,力拓案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為什麼這樣一起案件會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

我覺得這一案子雖然是一起刑事案件,但是由於這一案件的一些特別的原因從而引起中國和世界輿論的關注。第一原因是這一案件發生的背景。這個案子發生在2009年7月5日,胡士泰等員工遭到中國方面的調查。在這之前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情是中鋁集團想通過195億美元的投資購買力拓公司,遭到力拓公司部分股東的反對,力拓公司通過增資的形式搞到了資金,這次談判失敗。 第二件事是中國鋼鐵企業和澳大利亞礦業公司關於年度價格的談判談不下來,因為礦業公司要價太高。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力拓案。 有人覺得逮捕胡士泰等人可能是中國方面對澳洲報復。另一個原因這是跨國公司,特別是有影響的跨國公司在中國頭一次因侵犯國家機密和商業機密(後來改成商業機密)在中國遭到調查,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第三個原因是,在力拓案審判期間又發生谷歌離開中國的事件,這些因素加起來,使得力拓案有多重特殊性。其審判也格外引人關注。據說胡士泰等人的商業間諜活動給中國帶來七千億人民幣的損失,因此這一案件本身的確很重大。 開始,中國當局在定性上有一定的偏差,把它視為盜竊國家機密案件,所以似乎成為政治案件。

從力拓案是不是也能看出中國的資源戰略已經受到全世界範圍的關注?

我覺得首先要把這一案件放在法律的框架下來解讀,當然它的產生和審判也會對中國的經濟生活以及中國與外界的經濟關係和貿易關係以及政治關係都會產生影響,但不要忘掉,首先這是一個刑事案件。

我看報道說胡士泰承認受賄,但是我不清楚,照理說他如果刺探情報應該是行賄而不是受賄?

刺探情報應該是行賄,但胡士泰卻承認受賄,看起來矛盾,實際上不是矛盾。因為受賄是受賄,行賄是行賄。胡士泰作為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公司中國區主管,代表勢力龐大的礦產資源公司。中國有很多鋼鐵公司需要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在定價的問題上,中國每年要有一個價格談判。如果被列入談判的名單上,就被看作是長期合作的公司,價格就會比較便宜。如果沒有列在名單上,價格可能就會比較貴,因為這些鋼鐵公司不得不通過另一家公司去購買澳洲的鐵礦石。為了被列在名單上,中國鋼鐵企業的人員可能就會通過行賄去拉攏胡士泰,拚命擠上直接談判的名單,爭取直接購買力拓的鐵礦石。

最近幾年,我們看到有關經濟間諜案件在全世界範圍都不少,這是否同世界範圍競爭加劇有關係?

隨着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加劇,特別是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所以中國在同其他國家的公司之間不可避免會出現很多糾紛和矛盾。其實在其他國家這類案子也很多,但是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司法獨立有所懷疑,因此這一案件是否能夠受到公正審判常常令人關注,這也很正常。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