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毒餃子案偵破的背後

發表時間:

中國方面近日宣布毒餃子案偵破,算是給等待答案的日本方面有了一個正式的交代。此案前後拖延兩年之多,一度引起中日之間嚴重的外交糾紛 。懸案終於破案,但日本輿論幾日來對此案背後中國政府的政治考量予以了大量報道。兩年前,中國出口日本的餃子在日本被發現有毒後,引起日本輿論大嘩。日本一直“希望中方承認問題發生在中國”,但中方最初對此非常有抵觸。屢屢否認投毒地點在中國。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毒餃子案發生一個月後,日本警方表示從 中國進口到日本的餃子里發現的甲胺磷在日本混入的可能性極低。中國公安部隨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反駁說:如果日本是“較低”,那麼在中國混入的可能性就是“極低”。致使中日兩國的合作調查陷入了僵局。到2008年年底,河北天洋水餃在中國內銷後也發現內含甲胺磷,中國外交部開始承認投毒地點在中國,但河北省政府還在矢口否認。中國當局隱瞞真相的做法給日本民眾留下及其惡劣的印象。
日本民眾極其關心食品安全,毒餃子案引起的這場爭執,可以說嚴重敗壞了中國食品在日本民眾中的信譽。
3月26日,中國新華社突然宣布毒餃子案破案。報道敘述了河北天洋食品廠出口日本的水餃含毒案破案的經過。說一名叫做呂月廷的合同工由於對工廠不滿,先後三次把甲胺磷農藥注射進水餃。警方在下毒嫌犯呂月廷住家下水道找到兩支注射器。疑犯對此供認不諱。中方宣布餃子案破案後,日本官方讚揚了中國政府所作的努力,但從日本輿論反應來看,其中仍有不少難解的疑點。首先,日本警方對事隔兩年之後,還能在嫌犯家的下水道找到注射器的說法存疑。
日本銷量最大的『讀賣新聞』則報道指出,在毒餃子事件發生至今已兩年多,中國有關當局突然選在這個時間宣布破案,這背後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政府期盼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早日訪華的政治盤算有關。
日本希望鳩山於6月份上海世博的“日本日”時再訪問中國,但中方認為鳩山在4月30日出席各國元首聚集的世博會開幕典禮才符合中國的利益。
日本媒體還分析說,中國當局之所以打出“毒餃子破案”這張牌,還同安排中國總理溫家寶到日本進行國事訪問有關,中方希望給預定五月進行的這場訪問營造良好的氛圍。
毒餃子案已經發生兩年多, 中國政府選在這個時候宣布破案,還可能希望讓中國製造的食品能夠恢復昔日銷售日本的榮景,也希望藉此改善中國食品質量不佳,安全有問題的不良名聲,從另外一個方面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
日本『產經新聞』今天發布社論,呼籲日本政府要求中方就其有關投毒地點在日本的誣指進行道歉,並賠償日本受害者。
毒餃子案一直是橫在中日外交關係上的一道不大不小的障礙。由於中方在毒餃子案爆發最初階段採取隱瞞策略,加重了日本民眾和輿論的疑心。再加上中國爆發的一系列含毒食品問題,2008年年底公布的一項日本民意調查顯示,對中國沒有好感的人增加到百分之六十。
要從根本上消除不良食品的影響,光靠逮捕一個嫌犯遠遠不夠,中國政府除了加強食品安全及品質管理外,最重要的是中國必須改善隱瞞真相的傳統做法。無論在當初爆發薩斯疫情,還是後來出現了毒餃子,以及三鹿毒奶粉等事件,中國當局剛開始總是否認,企圖隱瞞過關,結果讓大家喪失了信任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