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與德黑蘭蜜月的背後

發表時間:

本星期五的世界報和費加羅兩大報相關中國的文章鋪天蓋地,中國的高出口又加上中國國內消費增長的支持,中國經濟增長今年第一季度高達百分之12,創世界紀錄,費加羅今天(2日)的頭版頭條圖文並茂的大標題題目就叫作:中國經濟的騰飛;世界報發表五篇關於中國的報道評論文章,這些文章包括分析評述中國同意參加聯合國安理會研究起草制裁伊朗決議的態度變化還有書評。

廣告

關於伊朗核問題,世界報認為中國的立場仍然希望不要孤立德黑蘭;費加羅駐北京記者拉格蘭日和駐中東記者密努伊聯署文章評述“伊朗與中國蜜月的背後”。

費加羅文章強調指出,伊斯蘭共和國和中國才相識十五年,然而,中國在國際上孤立的國家  伊朗,成功地揚長避短,從而成為伊朗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國。

伊朗與中國同病相憐

費加羅文章強調指出,對西方人所視為威脅的伊朗核威脅問題上,中國人感覺的威脅並不是迫在眉睫或是並不那麼強烈, 而西方人則極為敏感。從地緣政治角度講,中國人對伊朗的崛起並不看壞,原因是這樣的一個可能的盟國可以干撓美國控制海灣資源的意志,而伊朗則利用亞洲蜜月來扭轉被制裁的居室的同時轉向東方;有着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身份五年歷史的伊朗希望最終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眾所周知,在人權問題上,北京與德黑蘭也同病相憐。

至於中國捍衛伊朗是否能夠不顧危害美中關係而準備捍衛伊朗到底的問題,費加羅記者尹樹前中國駐德黑蘭大使華黎明的分析說,伊朗問題使中國受到壓力,但是同時又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良機,如果中國能夠擺脫“三明治”的地位,又能提供走出僵局的辦法,那中國將獲得政治與經濟方面的雙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施尹鴻認為北京最近發出的信息表明北京準備“多走一段路”。

北京在保護德黑蘭的同時避免受孤立

仍然由世界報駐京記者布呂諾菲利普撰發的相關中國改變在伊朗問題上的立場報道評論文章指出,中國被迫改變立場,轉而同美國以及西方國家保持一致,以避免在國際外交舞台受到孤立。但是,中國的戰略戰術,將是採取拖延辦法,盡量地讓聯合國安理會制定的制裁伊朗新決議對伊朗產生儘可能小的約束和影響。

世界報的還說,中國堅持不幹涉別國內政的政策,同時也標榜反對核擴散立場。在伊朗問題上,中國顯然以德黑蘭還不能立即製造而擁有原子武器為由一直不同意制裁伊朗,而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不過,中國在2006到 2008年之間已經三次支持聯合國制裁伊朗。最近中國立場發生了變化,美國駐聯合國大使3月31日肯定,中國今後將認真考慮支持制裁伊朗。恰在同一天,伊朗核 談判首席官員賈里里到訪北京,但伊朗駐北京大使拒絕透露賈里里會見中國哪個級別的官員,在此之前,中國少有的敦促伊朗進一步與國際原子能總署合作,以便消除國際社會的疑慮。

世界報還認為,伊朗對中國十分重要,伊朗不僅是中國石油第三大供應國,也是中國大量提鍊石油產品進口國。而且伊朗距離新疆不遠,對中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國雖然不至於動用否決權阻止再次制裁伊朗,但北京一直表示反對制裁伊朗。

狡猾的民主與中國的申冤抗議

世界報還發表兩篇關於中國的論著的書評,中國經濟崛起對世界經濟秩序的衝擊影響,是世界報一篇書評的中心內容。書名可暫譯為 “大間隙”,書評圍繞中國經濟強大最終將打破西方原有經濟霸權展開。另一篇書評是關於中國的上訪制度是不是民主制度的體現的研究討論。

這一篇書評文章是由世界報派駐中國北京記者布呂諾菲利普撰寫的,題目是中國人抗議的道路,評論的是法國歷史學家伊莎貝爾蒂蘿和中國歷史學家華臨山合著的書,書名叫作:“狡猾的民主與中國的申冤抗議”。布呂諾菲利普簡單 介紹這本書說,在中國存有一席百姓伸冤訴苦的地方,這種做法源自中國封建皇朝,在毛澤東時代經過改進,成為上訪辦公部門。含冤的人遞交申訴信,口頭表達冤情和不滿,也成為伊莎貝爾蒂蘿和華臨山合寫這本書的研究內容。

中國的上訪制度,正在經歷重要變化,由原先的疏通行政改進管理,越來越變成警察式的阻礙民眾上訪的管制機制。中國歷史上的民眾層層上告,直到朝廷所在地的中 央衙門前擊鼓喊冤,在今天由各個級別的上訪辦公室處理。但是,當中國每一個省份,每一個城市,甚至每一個縣級機構都設立了上訪辦公室之後,控制民間不滿, 把抗議和不滿限制在最低一級基層行政管理機構便成為處理上訪的主要政策。

中國今天的上訪者本身已經含冤,卻要遭到阻止上訪的警察迫害和鎮 壓。上一級的上 訪辦公室把上訪者的責任歸咎給下一級的上訪辦公室,因此在中國出現下一層級別的上訪辦公室總是極盡辦法嚴厲阻止民眾到上一級行政單位去伸冤。上訪辦公室阻 止上訪甚至採用監禁判刑的強制手段。世界報評論認為,原本表面上是給民眾伸冤的通道,就這樣反而變成制裁民眾申訴的警察機制,這樣的表面上的民主機製備受質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