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首次出現的貿易逆差將緩解人民幣升值?

發表時間:

今天(10日)法新社與路透社都立即引述新華社的消息報道說,中國海關總署公布出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3月份錄得72.4億美元貿易逆差,這是自 2004年4月之後,首次出現的貿易逆差,同時打破了連續70個月貿易順差的局面。中國海關總署宣稱,中國3月份出口金額達1,121億美元,較全年同一時期增長24.3%,但進口的總額則達1,193.5億美元,增長了66%。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至於為何會出現貿易逆差的原因,中國海關表示,由於國內需求旺盛拉動石油等原材料進口數量和價格雙雙強勁上升,以及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導致汽車類產品進口猛增,3月份當月我國進口增速高出同期出口增速41.7個百分點。同時,海關總署也表示說,長期來看中國仍然會是貿易順差國,但隨着進口不斷成長的趨勢,順差金額將會降低。

法新社與路透社也齊口同聲說,這可能會為中國堅持的無需人民幣升值的說法給予支持。美國和歐洲的官員一直認為,中國持續的巨額貿易順差顯示出,自2008年年中以來,與美元掛鉤的人民幣被低估,以便給中國出口商帶來競爭優勢。美國甚至說人民幣的市值被低估了40%。就美歐的立場,中國官員也不斷地反駁說,過去一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大幅收窄,表示中國大規模刺激計畫幫助中國不斷從世界其他地方購買商品,從而支撐了全球經濟增長。並宣稱說,由於全球需求下降,中國的出口減少已失去了數百萬個工作機會,已無法再讓彙率進一步變動。

法新社還強調出,北京方面似乎並不擔憂出現逆差的情況,此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在外國企業高管參加的會議上曾說,去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內需,貿易順差也在逐步減少,到今年3月上旬,已經出現約80億美元的逆差。溫家寶當時表示“我對這種發展形勢非常高興”。就在溫家寶的講話之前,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4日也說過,他預計3月份整體將出現貿易逆差。他並指出,2010年1、2月份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0%。

在目前國際針對人民幣彙率的論戰中,我們可注意到,中國在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實際上又採取了人民幣盯住貶值的美元的政策。美國商界人士不斷發出批評說,這使得中國的出口不公平地佔據優勢,並向政府施壓,美國政府從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調門日益升高,但或許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奧巴馬總統最近又推遲了原定4月15日淮備做出的決定,那就是不將中國列為“彙率操縱國”。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使得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避開了“因為外國的壓力”的批評,從而更容易做出升值決定。華盛頓如果採用較柔軟的姿態,其實有助化解這項衝突,包括財政部長蓋特納在本周四突然訪問北京,都替中美雙方創造了協商人民幣彙率的契機。

確實,幾個月來,不少經濟學者預期北京將開始讓人民幣升值,以減緩快速成長經濟的壓力。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國領導人是否會為了避免在美國的壓力面前示弱,而延後彙率改革行動?

無巧不成書,就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下周即將華盛頓參加核安全峰會之前,新華社披露說,美國商務部做出最終裁定,對自中國進口的油井鋼管徵收反傾銷稅。美國這項新的反傾銷措施,可能影響中美兩國首腦會晤的氣氛,也再度凸顯出中美之間政商角力的錯綜複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