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國新辦主任王晨詳解中國網絡輿論管制

中國政府在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並將推動BBS等各種網絡互動環節實名制。4月29日,中國政府負責互聯網新聞管制的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前往全國人大常委會做關於網絡管理的專題講座,強調網絡輿論管制。

中國網吧里的網民
中國網吧里的網民 REUTERS/Stringer
廣告

身兼中共中央對外宣辦主任和中宣部副部長王晨講話中,對中國互聯網輿論管制的現狀和做法做了詳細介紹。中國官方媒體摘要報道了他的觀點,講稿全文發布在中國人大網上,但現已被認為是敏感材料,被國新辦下令刪除,幾個鏈接都無法打開。

王晨首先介紹了目前中國互聯網管理的總體思路是“信息內容管理、產業管理、安全監管相結合,事前審批與事後監管相結合,技術封堵與輿論引導相結合,分級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政府管理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網上監控與網下管理相結合,”

目前,中國互聯網管制部門職責分工是“工信部門負責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公安部門負責安全監管和打擊犯罪,對外宣傳部門牽頭,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教育、衛生、工商等部門參與信息內容管理的工作體制。”中央層面則建立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總體協調網絡管制。

王晨對互聯網管制的必要性進行了辯護,他說,“當前我國處在社會轉型期、快速發展期、矛盾凸顯期,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網上。”因此,“只要我國互聯網與國際互聯網聯通,各種境外有害信息就有渠道和手段在境內網上出現;只要我國互聯網對公眾開放,網民的各種言論就有渠道和手段在網上反映。”
王晨介紹,中國政府已初步建立了互聯網基礎管理制度。

一是規範域名、IP地址和登記備案、接入服務管理,嚴禁互聯網接入商為未經備案或許可的互聯網站和手機網站提供接入服務。二是建立互聯網信息服務准入退出機制,對“涉及意識形態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網絡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審批”,形成“有關部門協同處置有害信息、防範境外有害信息滲透的工作機制。”

王晨透露,國新辦正在探索網絡實名制。目前已在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推行論壇版主實名制、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取得實效,BBS用戶身份認證工作正在探索之中。
中國媒體稱,取消匿名發言,是輿論管制部門首次對外公開披露,去年7月香港《大公報》曾報道此事。但此事很快被禁止報道。

《南方都市報》報道說,目前,中國主要新聞網站已有所變化,網友需要登錄才能發言,但並不需要提供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和證明。一門戶網站新聞跟帖工作的主管表示,去年明確下達的通知中只要求登錄後跟帖。
此前,GOOGLE宣布關閉中國大陸的本地閹割版搜索引擎。

此事在王晨的講話中也略見端倪,他透露,中國政府將實施”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搜索引擎、國家網絡電視台”等重大項目,以增強“對外傳播能力建設,針對性開展國際輿論鬥爭。”

此外,他還要求加強網上輿論引導,要求“各地各部門出台重大政策和工作舉措、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制定網上輿論引導預案,避免關鍵時候失語,延誤輿論引導時機。”

“形成網宣部門總體協調、實際工作部門主動應對、重點新聞網站發揮主渠道作用,宣傳、引導、管理協調配合的網上輿論引導的格局。”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