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亞洲周刊》:上海世博璀璨背後的外交秘密

發表時間:

亞洲周刊
亞洲周刊 RFI
廣告

本期《亞洲周刊》封面專題是什麼?

本期《亞洲周刊》封面專題是:上海世博璀璨背後的外交秘密。上海世博成為中國外交的最新秘密武器,「世博外交」展現中國的巨大國力。上海世博園中的非洲聯合館、朝鮮館等,都由中國「買單」付賬,連受金融危機困擾的超級大國美國館,也靠中國巧妙運用全球華人社會的人脈,發揮金脈角色,在美籍華人蔣一成奔走籌款下得以順利建成,合作夥伴包括中國企業海爾和水晶石公司。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與模特歌星夫人布魯尼在世博期間訪華,掀起法蘭西熱,修補中法關係裂痕。

本屆世博是台灣四十年來首次重返世博,《亞洲周刊》對此有哪些內情報導嗎?

台灣四十年來首度重返世博會,也讓中國大陸民眾更多地了解台灣。《亞洲周刊》了解到,台灣館的選址既滿足北京「自尊」 ,也滿足台灣「尊嚴」,雙方都能向各自的人民交代,可謂「雙贏」。

有哪些香港人在上海世博擔當重要角色?

身為上海世博世貿中心協會館館長的伍淑清,是香港商人。 她說:「世貿中心協會館是一個外交場,世博外交不僅是國家間的外交,還是公共外交,即民間外交,透過貿易活動,展開各國企業之間的外交、各國NGO之間的外交。上海世博有五十多個國際組織參與,成為民間開放的平台,這對歷屆世博會是重大突破。」

據悉,上海世博出現不少缺失,《亞洲周刊》對此有報導嗎?

《亞洲周刊》報導,在上海世博,有香港記者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回到酒店,也有人等了兩個多小時到凌晨快一點才找到車,更有人被迫以五倍價錢上了「黑車」。另外,香港亞洲電視的記者五月四日在中國館外拍攝人們排隊進場情況時,一位志願者居然態度惡劣驅趕記者,並且兩次用手粗暴拍打記者的攝影機,損壞了攝影機。

除了封面專題,這一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精彩內容?

在台灣議題方面,《亞洲周刊》報導:拉法葉軍艦售台傭金醜聞案纏訟十年等到判決,法國需賠償八億六千萬美元給台灣。當年中法秘密協商後中國同意軍售,並驚爆一億傭金流向中共,事件也導致多人被暗殺,包括遇害的台灣海軍上校尹清楓沉冤未雪。

在東南亞議題方面,《亞洲周刊》報導: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爆料,指另一前首相阿都拉在零九年卸任前,以油田作為換取汶萊不再索討林夢地區主權的條件,並指馬國將因此損失一千億美元。阿都拉反駁,指馬國利益沒有受損;在野黨要求公布真相。

另外,本期《亞洲周刊》也專訪:台灣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施明德新書《叛亂.遺囑》語出驚人,質疑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等美麗島律師團成員是調查局線民,卻利用民進黨謀取私利。他說要追求台灣歷史的真相,也期待馬英九公布美麗島事件的檔案。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