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思潮與政見

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

發表時間:

剛剛開幕的上海世博會再一次將世界的眼光引向了中國,有人甚至點出世博會的中國館頗有萬國來朝的寓意。換句話說,世博會是中國崛起的象徵。在今天的《思潮與政見》專題節目時間裡,我們回到中國和平崛起的話題,談談目前中國的國際環境,歡迎大家收聽。

廣告

中國總理溫家寶2003年向世界亮出了和平崛起的旗幟。從2003年至今,短短的七年時間,中國確實邁開了巨人的步伐。今天的世界輿論似乎也正在接受中國崛起不可避免的現實。不過,中國究竟能否和平崛起,七年時間,中國似乎沒有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和平崛起口號提出之初,眾多的西方學者就直截了當地提出不同論述。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 於2004年即預言,中國的崛起不可能是和平的。

中國崛起不可能是和平的

需要指出的是,米爾斯海默提出這樣的斷言的根據並非出於他對中國共產政權的偏見。他是一位地緣政治學家,他的立論建立於對大國政治歷史的觀察和對地緣戰略布局的分析。在他看來,中國如同任何一個崛起的國家一樣,必定追求在其所在的地區建立霸權。如果不能取得對本地區的支配權,就不能保證崛起的有利條件。同樣,為了確保對本地區的支配權,也必須排除其競爭對手在其他地區取得支配權。因為,任何控制其他地區的大國都可能對新興霸權形成威脅。換句話說,任何大國的崛起,都企圖最大限度地尋求世界權力分配,而其終極目標即是最終支配整個世界體系。

對於米爾斯海默來說,無論繼續走一黨專制的路,還是轉向民主政治,中國都將試圖支配亞洲,拉大與鄰國(尤其是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力量對比,保證在亞洲沒有任何國家有實力對其構成威脅和制約。這樣一種戰略同意識形態沒有關係,因為此乃為地緣政治之規律。

不過,國際政治是一種力量的博弈,一個國家的崛起必然會衝擊現有地緣秩序。現有秩序如何回應是大國能否崛起的決定性因素。中國的崛起是否會引起中國與美國、歐洲的衝突?最終危及世界安全,進而引發潛在的戰爭?同時,中國的鄰國,包括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及東南亞各國會否聯合起來,甚至加入美國陣營共同遏制中國的崛起?對於這些問題,米爾斯海默的回答是肯定的。這也是為什麼米爾斯海默的結論是中國的崛起是不可能和平的原因。

中國崛起會否面對日益廣泛的敵對情緒?

有評論認為,米爾斯海默是一個悲觀主義論者,他不相信事情會有樂觀的結局,不過,對照今天的國際現實,一些跡象已經顯示米氏的預言並非杞人憂天。僅僅從亞洲看,中國近年來經濟、軍力的持續擴張,已經引起反彈。首當其衝的是日本。日本是亞洲的強國,世界經濟大國,中日歷史恩怨一直未能疏通。中國的崛起不僅從地緣政治上深深影響着中日各自的戰略地位,也激化了同日本的能源和領土之爭。被普遍認為親中的日本鳩山政權最近就中日海域開發問題接連發出抗議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東南亞的中國鄰國的情況也大致相若。由於南沙群島等領土之爭,越南反華民族主義情緒本來就十分嚴重,最近又因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大力修建水壩而更加強化了仇華意識。更為關鍵的是,湄公河水利之爭,使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找到了仇華的共同利益。同時,中國在朝鮮半島上同韓國與朝鮮雙方的曖昧態度也只能將韓國推向日本和美國尋求保護。亞洲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在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國家的形象均在下滑。由此提出的問題是:中國的崛起是否會面對日益廣泛的敵對情緒?

從西方來看,地緣版圖上的中國崛起不會有近鄰亞洲的急迫感。但2009年的哥本哈根峰會則使歐美看到了一個傲慢、不妥協的中國。儘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四月訪美出席華盛頓核安全峰會,為中美關係帶來緩和,但中國已難再打韜光養晦之低調牌。

當然,這些跡象並不足以證明中國崛起一定會帶來戰爭,但是卻正在強化世界對中國威脅的警惕。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