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旅日傳媒人談上海世博會三大硬傷

發表時間:

不久之前,旅日傳媒人徐靜波曾應邀參加了湖南衛視一檔有關上海世博的電視訪談,但在近一個小時的節目中,有些內容還沒有來得及詳談。這就是,相比2005 年的上一屆日本愛知世博會,上海世博有三大致命的硬傷。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按徐靜波的看法,第一大硬傷是上海世博會是一個 “平面布局”,缺乏立體感;第二大硬傷是上海世博會只重視場館的建設,而忽視了相應的公共設施的建設;第三大硬傷是上海世博會以盈利為目標,多方爭搶“世博蛋糕”,從而使一部分場館變成了各企業的商品陳列館。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REUTERS/Petar Kujunzic
廣告

中選網轉載作者徐靜波的這篇文章說,第一大硬傷:上海世博會是一個 “平面布局”,缺乏立體感。由於地形的關係,其所有的場館與設施都建在一個平地上,因此,遊客只能仰視場館,而不能站在高處俯瞰整個世博會園區,從而體驗到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而日本愛知世博園區則是建在一個丘陵地帶,為了保護環境,整個園區在建設過程中,做到了不砍一棵樹,因此,所有的場館與園區設施都是利用樹林之間的空地來建設的。為了讓遊客能夠從不同角度觀賞園區,愛知世博會藉助於日本滑雪場的經營智慧,設置了兩條空中纜車線,這不僅可以解決遊客在園區內的交通問題,同時也讓遊客們有了一個“世博園區空中游”的良好感覺。為此,愛知世博會還在園區內建設了一條高14米,寬21米,長2.6公里的環形懸空步行橋。這座被稱為“空中廻廊”的步行橋,每200米有一個出口連接各個場館;每500米處有一個連接地面的自動升降式電梯,供遊客自由上下,同時也方便了殘疾人;每300米處,還有一個帶遮陽帳篷的休息處。正是這個空中纜車和“空中廻廊”,有效地分流了遊客,並實現了遊客們在整個園區內的“立體參觀”,而非上海世博園區的那種“平面參觀”。

文章接著說,第二大硬傷:是上海世博會只重視場館的建設,卻忽視了相應的公共設施的建設,也就是說,上海世博會缺少人性化的理念。以中國館為龍頭,上海世博園區的各個場館都建設得相當輝煌與精緻,但是,一旦把視線離開建築物,就會發現,其公共設施部分卻是“七零八落”。首先,整個園區除了中軸線之外,沒有更多的可以成為遊客遮陽和躲雨的設施,更沒有可供遊客落座的休息廣場。這就意味着,那些在盛夏時節進場的遊客為了看一個場館,就需要在烈日下曝曬三、四個小時,顯然,一般的老人和小孩根本無法承受如此的煎熬。而日本愛知世博會不僅有一半的園區面積是樹林,而且在2.6公里長的空中廻廊的橋下,全都建成了可供遊客休息和遮陽躲雨的場所。同時,在那些遊客比較多的場館前面,都有志願人員給遊客免費提供太陽傘和遮陽帽,還有一種用紙板做的扇子。與此同時,園區內配置的眾多微型救護車,可以在3分鐘之內趕到病人身旁。

其次,是垃圾處理設施的嚴重不足。由於上海世博會禁止遊客攜帶液體進場(由於國情的不同,愛知世博會不僅允許而且鼓勵遊客自帶飲料和盒飯進場),這就意味着,所有遊客只能在園區內買水喝或者去到飲水處喝水。根據愛知世博的經驗,在盛夏之日,如果一位遊客在園區內停留6個小時的話,大約需要喝3瓶礦泉水。如果以此類推,上海世博會一天遊客數達到50萬人次的話,理論上來說,那就意味着需要消耗150萬瓶水,併產生150萬個空瓶。同時,中國人不像日本人那樣習慣於在家裡做好飯糰或盒飯,並帶好冰鎮保溫水瓶出去旅遊,因此,許多人都把解決就餐的希望寄託在世博園區內。排除吃飯需要排長隊的問題不算,就是這50萬人產生的飲食垃圾,僅靠目前這幾個綠色的垃圾箱顯然是無法處理的。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回收的話,那麼,整個上海世博園區將會成為一個垃圾場。

而愛知世博會除了因為可以自帶飲料和盒飯,水果進場,使得垃圾的總量比上海世博會大大減少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所有的垃圾都實行人工回收。也就是說,在各個路口,都會有志願人員從遊客的手中接過空瓶和其他垃圾,然後直接進行分類。雖然日本人有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習慣,但愛知世博組委會還是安排了眾多的志願者在園區內撿垃圾,做到整個園區地面上看不到垃圾。

徐靜波的文章又說,第三大硬傷:就是上海世博會以盈利為目標,多方爭搶“世博蛋糕”,從而使一部分場館變成了各企業的商品陳列館。中國舉辦世博會的目的,按照官方媒體的宣傳,一是圓中國人的百年之夢,二是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流。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政治色彩很濃的百年聚會,而不是一般的商業性活動。但是,自從上海世博會開始籌建的那一天起,打着世博旗號的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機構,以及許多搞不清身份的公司,都帶着百年一遇的發財之夢,開始了“世博”概念的炒賣兜售。

比如說,使用“上海世博”標誌的,需要支付50萬到200萬不等的“使用費”;如果想在聯合國館內擺個東西,使用聯合國標誌的,收費則在500萬元以上。而中國館內的各省市地方館,其展示的內容都由各地政府自己負責。據說,一些省市的展館,已經把一部分展位賣給了某些有關係的個人或公司,整個世博會期間的租金為,每平方米200萬元。然後,這些公司或個人就開始向省內企業兜售這些展位,牟取暴利。如果希望在展台的某一個角落,展示貴公司的產品,根據其擺放的位置與佔地面積的多少,需繳納“展示費”每月50萬到300萬不等。於是,遊客們在參觀中國館之後,留下的印象,除了《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會活動之外,就是“中國館整個就像一個商品展示會”了。

所以,當你在上海世博園區的餐廳里,看到一份牛肉飯要賣到108元,兩個壽司要賣到85元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奇怪,因為那些飯店的經營者們為了進入世博園區開店,早已經被有關方面“砍”得鮮血淋漓了。但是,在日本愛知世博會,園區內餐廳的飯菜價格與園區外街頭賣的是同一個價錢。那麼,為什麼愛知世博會能夠做到的事情,上海世博卻做不到呢?對此,一位愛知人說得好:“我們是為參觀者提供餐飲服務,不是掙錢來的”。不僅如此,有資料顯示,當年愛知世博會的近3萬志願者中,年紀最大的84歲,最小的15歲,不但在參加世博會的志願活動期間,沒有拿過一分錢的補貼,來去的交通費用也都由自己承擔,因為他們是“志願者”。

文章作者最後表達期望說,世博會,同樣應當成為展示一個國家與國民文明程度和精神風貌的大會。

 

*徐靜波:浙江人,(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曾為台灣女作家三毛的中國大陸代理人。1992年赴日自費留學。東海大學博士前期課程畢業,同大學研究員。2000年擔任亞洲通訊社社長,次年創辦日本第一份日文版中國經濟專業報《中國經濟新聞》。2008年創建“日本新聞網”。1997年開始,連續12年採訪中共黨代會和北京兩會。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