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於曉洋談中國第六代導演

發表時間:

第63屆法國嘎納電影節於5月23日周日落下帷幕。在今年的嘎納電影節上,由中國第六代導演王小帥主導的影片《日照重慶》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十九部影片之一。另一位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影片《海上傳奇》則入圍「一種關注」單元。上述情況,使得中國第六代導演成為國際影視界的關注焦點之一。哪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定位是如何的呢?帶着這一問題,本台採訪了今年法國嘎納電影節的特邀嘉賓之一、中國第六代導演於曉洋。

廣告

RFI : 於導演您好!
於曉洋:您好!

RFI : 歡迎您到法國。有人說,目前中國電影界第六代導演領銜,請問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定義是什麼?
於曉洋:“關於第六代導演,我的理解,一是根據年代畫分,另一是按熱衷表現的題材,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對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一種特定稱謂,或者一種特定名稱。大部分中國第六代導演都是「六零後」。這一代人與「老三屆」、「五零後」、「四零後」不一樣。他們的兄長都插過隊、當過兵、下過鄉,青春在文革中曾有過理想、有過狂熱的記憶和追求。然而「六零後」這代人,沒有經過文革這個歷史階段。他們的理想坐標的建立,可能會依託在一種藝術上。尤其是導演,他們會重新建立自己的精神坐標,而且要表現當下的自我、表現當下社會,挖掘當下人的生存狀態,深度表現人的精神層面和人性層面的故事。我認為,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特點。”

RFI:中國第六代導演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於曉洋:“有十幾個。比如:王小帥、張元、陸學長、管虎、包括七十年代初出生的賈樟柯,等等。都是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尤其是「六零後」。在作品上,都具有很強的風格化的東西。還有一些非常關注社會層面的主題挖掘。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構成結構。”

RFI:做為本次嘎納電影節的特邀嘉賓,您是否帶來了影片?
於曉洋:“應嘎納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我的新作品《為幸福歌唱》參加了電影節市場推廣單元的推廣與宣傳。我第一次來,想看看嘎納電影節,感受它的氣氛,結識一些朋友,尤其是電影界的。因為,它是一個國際性的。所以,要到嘎納這一夢寐以求的地方,感受一下它的激情與熱烈。”

RFI:好!感謝於曉洋導演接受本台採訪。
於曉洋:謝謝!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