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權

國際人權組織指責中國打壓言論自由手段更見強硬

國際特赦組織的年報指出,強國凌駕人權法律的情況依然存在,不少還包庇其盟國,使其免受法律制裁,斯里蘭卡便是明顯例子。至於中國則繼續打壓言論自由,甚至要求其它國家不要支持異見聲音,手段日見強硬。

中國律師抗議當局實施酷刑。
中國律師抗議當局實施酷刑。 Amnesty
廣告

國際特赦組織今天發表2010年報告,談及香港時,組織對近期接連有示威人士被拘捕及起訴表示關注,建議警方與政府檢討遊行安排是否合理,與及示威者能否向目標人物表達訴求。
 

香港一直強調,香港有示威自由,並列舉不斷上升的數字作為左證,但國際特赦認為,香港示威次數增加,反映政府要檢討有否聆聽弱勢社群的訴求。
 

國際特赦在年報前言指出,以國際法將人權侵犯者繩之於法面對兩大難題,一是強國繼續凌駕法律之上,例如美國奧巴馬政府至今仍然未能履行承諾,關閉古巴關塔那摩灣監獄;另外,中國則拒絕聯合國到去件發生騷亂的新疆首府烏魯木齊視察,並快速、不公平地處決相關人士,單在去年十二月,便處決十三人,拘捕九十四人,在這情況下,中國雖然聲稱負責任,但難以令人信服。至於俄羅斯和佐治吉亞亦沒有就佐治吉亞的衝突事件把任何人繩之於法,令二萬多人未能重返家園。
 

落實國際法另一困難是強國包庇盟國,打擊敵對陣營國,並常以「區域團結」為借口,在人權事務上行使雙重標準。例如美國和歐盟國利用其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影響力阻止聯合國在加沙採取行動;另外,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中,所有亞洲和非洲國家均不願追究斯里蘭卡政府與武裝分子流血衝突中的責任。
 

報告指出,20國集團國中,尚有八個國家未曾加入國際刑事法庭,呼籲中美俄等國家向國際社會樹立榜樣,加入國際刑事法庭,檢控戰爭罪犯。

經濟方面,國際特赦認為,跨國企業得到不少法律保障,但受其商業行為影響的,卻得不到適切補償,問題必須正視。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