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中國採取模糊政策

發表時間:

上周末,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日韓等國,展開東亞外交。而之前韓國宣布天安艦沉沒事件真相,朝鮮半島局勢劍拔弩張,,兩韓戰爭衝突迫在眉睫,全世界都在注視中國的取態。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朝鮮危機問題上中國外交立場的分析評論。 香港《明報》署名沈旭暉的評論稱:“北京面對的,是一個相當哲學性的外交挑戰﹕如何一方面顯示自己很盡國際責任,另一方面又要符合維持國際穩定的利益需求,同時還得符合‘中國國情’?這問題的關鍵,在於北京需要公開承認北韓政權的種種問題,並予以口頭批評;同時又要解釋自己對平壤的‘和諧’政策最符合世界利益,並反過來證明西方的北韓政策冒進、不成熟、不符合人道主義精神。能否成功,全在外交操作。”

廣告

韓國《朝鮮日報》署名申相振的評論稱:“只要遇到北韓問題,中國就不惜同韓國產生摩擦。韓國在中國眼裡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就結論而言,韓國在中國眼裡是一個矛盾體,在經濟和文化領域是重要的友邦,但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卻是一個潛在威脅。中國非常介意韓美同盟。”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於時語的評論稱:“鄧小平決策與韓國建交,是北京在東北亞的外交高招。此後中韓經濟和文化關係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華盛頓聯合日韓抗衡中國的戰略,並且在地緣政治上有效地制約了日本。”“北京的短期利益,顯然是儘力維持朝鮮半島的現狀。這是北京高層新近決定在經濟上大幅度增加對平壤援助的原因。但是從長遠角度,平壤政權在生理、經濟和政治上都日漸病入膏肓,眼看氣數將盡。” “北京必須看到,平壤金氏王朝最後只會是歷史長河的一瞬, 而整個朝鮮半島才是中國永遠的‘唇齒鄰邦’。”

韓國《朝鮮日報》署名李東律的評論稱: “比起無核化這個短期、微觀目標,中國更重視維持北韓體制這個長期宏觀戰略。也就是說,中國試圖通過這種戰略,獲得對美戰略籌碼,從而實現一箭雙鵰。當前中國正試圖向北韓移植中國式改革開放模式,謀求更加根本、長期的戰略目標。中國希望這種方式能使北韓體制保持穩定,並把‘親中’形勢鞏固起來。”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王衝的評論稱:“在朝鮮問題上,中國民意有着截然不同的態度,有人呼籲如果戰爭爆發,再來一次‘抗美援朝’;有人則主張因朝鮮是‘邪惡國家’將其放棄。其實,兩種說法都是極端,非上策。中國政府目前採取的是模糊政策,如外交部所言,中方一貫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公正客觀的對待和處理國際和地區事務。”

韓國《朝鮮日報》署名時殷弘的評論稱:“到天安艦事件發生和隨後金正日訪華時,朝鮮問題上中國與美韓之間的立場差距和政策差距已經發展為名副其實的鴻溝。僅僅一點  正是在天安艦事件調查期間中國接受金正日訪華  就表明這鴻溝已有多寬,同時大概表明中國認為幫助維持朝鮮的穩定已變得多麼重大和緊迫,以致必須忍受韓國對華情感和中韓關係必然由此受到的損傷,外加朝鮮問題上中國的國際處境和國際形象必然受到的不利影響。”“無論如何,伴隨金正日訪華,中國對中朝關係的實際承諾已進一步加強。中國必定遲早會採取實質性步驟,爭取在較大程度上‘彌補’上面說的損傷和不利影響,因為中韓關係和朝鮮問題上的中美關係對中國來說也至關重要。然而也可以推斷,在中國領導人看來,現在甚或最近的將來還不是這麼做的時候。”

以上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張文中在香港為您報導。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