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書香世界

馬丁.賈克:《當中國統治世界》

發表時間:

三十年前,中國還只是世界經濟舞台上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除了少數幾個與它有政治與軍事方面密切聯繫的國家外,中國在海外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如今,中國卻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大經濟勢力:它既是世界加工廠和金融界鉅頭,也是投資領域的領軍者,同時它還日漸成為研發活動的一大源頭。台灣的聯經推出馬丁.賈克的一本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中文譯本,作者在書中認為,中國不但是下一個經濟領域的超級大國,而且由它建構出來的世界秩序,將與在美國領導下所擁有的秩序大相逕庭。 

廣告

事實上,馬丁.賈克(Martin Jacques)的書在二○○九年六月出版後英文版《當中國統治世界》,在西方知識界引起了很大震撼。這本書與坊間一般的中國掘起故事之類暢銷書不同。它的重點不在中國大陸的經濟掘起,而是從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國際關係、價值體系等角度來探索掘起的中國對未來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同時,這本書的出版正好趕上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在這場危機中,美國式資本主義的優越性神話破滅,中國躍升為牽引全球經濟復蘇的唯一火車頭,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體制抵禦風險的能力,更讓世人刮目相看。

台灣學者朱雲漢的書評 «天朝撼動西方»評論認為:賈克不是一位追趕時髦的暢銷書作家。最近幾年中國掘起成為熱門話題,不少西方主流媒體的評論家出版了一系列應景之作。賈克卻早在十三年前就已經開始構思這本書。當時亞洲金融風暴尚未爆發,中國在東亞經濟體系內的龍頭地位還不彰顯,北京也尚未展現參與世界秩序重新建構的企圖。要不是他因喪妻之痛而多年未能持續寫作,這本書可能提前好幾年出版,讓後來的歷史發展有力地佐證他的大膽預言。不過,這本書拖延了好幾年才出版,也未嘗不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這本書要是問世太早,他下筆可能沒有今日的自信,他的論點可能被斥為無稽之談。

現在,這本書可謂生逢其時。今年三月中旬美國《新聞週刊》還特別以這本書為話題發了一篇專稿,標題為«這是中國的世界,我們只不過寄居其中»這篇報導列舉了一系列的最新發展,說明中國正在改寫全球的貿易、能源、貨幣、氣候與訊息的遊戲規則。例如,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太空總署預算大幅縮減,中國成為唯一在太空探索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國家。中國大陸即將推進第二期無人月球探測計畫,也預定在二○一一年發射該國的第一個太空飛梭,這些都是為實現二○一三年登月而做的準備。中國一方面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污染來源,另一方面也將成為綠色科技革命的最大推動力量。中國大陸已經是太陽能和風能設備的全球領導者,正在快速推進制定下一代清潔能源汽車的產業標準。中國也正在積極參與下一代網路通訊標準的制定。當前的網路協定完全由美國主控並佔有絕大多數的IP地址。但第六代網路協定將為網站、智慧家電和軍事應用提供了數萬億的新地址,中國將為自己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分配到與人口比例更相當的網路資源。這些都是為本書補充更多的註腳。

本書作者賈克曾經擔任倫敦泰晤士報專欄作家、獨立報的副總編輯,也創辦過民間智庫。他曾經在京都立命館大學當客座教授,在北京人民大學做訪問學者,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做過客座教授。他與西方評論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他能深入東亞的文化與歷史脈絡來理解東亞。他雖然無法使用中文,也不曾真正融入中國大陸社會,但因為他能跳脫西方中心的思考模式,所以能超越許多西方觀察家,對中國掘起的歷史意涵有更銳利的洞察能力,以及願意探索更深層的議題。

在他看來,西方一直以來對中國的分析僅僅著眼於經濟方面,西方的主流知識精英完全拒絕相信,一百多年來相對成功的西方現代化模式有一天會被完全不同的中國模式所取代。西方的主流思維始終堅信,西方文明所孕育的現代自由民主體制、多元社會與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巔峰,所有的非西方社會,最終都會發展成西方式的現代社會。

賈克這本書就是要顛覆這個主流思維。他認為中國的興起會重新塑造「現代」的意涵與模式,世人不要期待中國會向西方模式靠攏;相反的,當中國人的文化優越感逐漸恢復以後,中國的文化輻射力量將再度開展,成為帶動世界秩序重組的重要力量。他強調,中國文化是在特有的歷史與地理環境中孕育而成,並經歷過數千年的焠煉,中國從來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近代民族國家,而是一個文明國家。中國在東亞一直以天朝自居,中國人理解的合理秩序是一個和而不同、尊卑有序、大伺小以仁、小伺大以智的世界體系。中國的興起將向世界展現不同思維與價值體系,歷史上的朝貢體系也將以某種現代形式在東亞出現,全面衝擊近代西方所建構的主權國家體系。

書評作者認為:至今為止,西方主流知識精英還有不少人認為賈克的這個論點匪夷所思,但是,英國當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霍布斯邦馬上就意識到賈克的論點有其獨到之處。因為,近代西方建構的主權國家體系早已背離其孕育的西歐歷史情境。在十八世紀的西歐,主張以主權國家做為國際社會的基本單元,彼此平等、相互獨立,有其客觀的合理性,因為西歐國際體系的主要成員在國力上大致等量齊觀。但是當主權國家有強大如美國者,有微小如土瓦魯(人口一萬兩千)者,主權國家原則就成為史丹佛大學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克理斯納所稱的:「用組織堆砌的虛偽」。虛偽的平等掩飾了強凌弱的真實,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讓強者可以名正言順的追求自我利益極大化;可以己所不欲施於人;可以規避對提攜貧弱者齊頭並進的扶持義務;可以擺脫對維護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道德責任。

這本書旨在提醒讀者:人類社會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中國掘起將帶動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格局一場翻天覆地的結構重組。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