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德國對中國挺進非洲虎視眈眈

發表時間:

世界盃足球賽把人們的眼光引向非洲。中國雖然沒有獲得參賽的資格,但中國在非洲已是無所不在。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和開發早已引起了德國媒體、經濟界和政界警惕的目光。中國對原材料的饑餓一方面推動了非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德國經濟界的憂慮和恐慌。

廣告

德國人擔心的是,美國和中國都已在世界上購買了大量的地下資源,而歐洲似乎還在沉睡,還沒有發覺世界搶奪原材料的戰鬥早已打響。所以,當歐盟委員會於6月發動攻勢,投入到搶奪對未來十分重要的礦物質的戰鬥中時,德國媒體立即表露出讚美之情。

在工業界的催促下,歐盟委員會於六月中旬發布了一份包含14種礦物質的目錄,並表示今後將融合外交、貿易和發展援助政策來保障這些原料在歐洲的供應。這些礦物質主要用於手機、電動汽車和太陽能光電板等高科技產品。但其中有九種炙手可熱的礦物質是來自中國。為此,歐盟已於去年11月向世界貿易組織狀告中國,想以此迫使中國取消對匱乏資源的出口限制。與此同時,歐盟在非洲也想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歐盟已在和非洲聯盟就“原材料夥伴關係”進行會談,目的是要確保歐洲在非洲勘探和開採礦山的權益。歐盟計畫秋季出台一套原材料新戰略,到時,發展援助將不僅與人權和反腐緊密相聯,而且還將與原材料通道捆綁在一起。很顯然,歐盟的攻勢主要是針對中國。

德國工業界對歐盟的積極行動自然十分支持。德國聯邦工業協會原材料政策委員會主任格里羅向商報表示:“歐盟對重要原材料的可供性表示關注不僅正確,而且很重要。”但歐盟不應僅僅局限於關注14種礦物質,因為“通過新的出口限制或進口援助很快又會出現其它重要原材料供不應求的現象,比如金屬廢料等等。”

歐盟議會也對歐盟委員會的行動表示讚賞。德國基民盟籍歐盟議員格斯帕里表示:確保原材料的供應是工業政策的核心任務。歐盟委員會在近幾年裡已錯過了許多良好時機。而原材料方面的貿易障礙將給歐洲工業帶來最大風險。
但要和崛起的中國競爭已不是一件易事。中國儲存了大量的資金,有能力在世界各地隨心所欲地購買原材料。而歐洲、美國以及日本都是財政赤字大得驚人,德國也是負債纍纍。明鏡周刊因此不無羨慕地報道說:中國這條“龍正在購買世界。”根據該刊的報道,中國在外國的投資已高達2500億歐元。世界經濟危機使中國更是如魚得水,想要什麼就能買到什麼,而且買來的還都是價廉物美的好貨。中國巨大的購買力既確保了原材料的供應,又使中國在經濟上獲得了更上層樓的好機會。

根據漢堡世界經濟學院和伯仁伯格銀行的最新調查,非洲是個充滿生機的大陸。非洲的經濟空間是僅次於東南亞的世界第二大活力區。多個媒體報道說,非洲經濟繁榮的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中國對石油、金屬、礦物質和黃金的饑餓使非洲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為了獲得原材料,不斷在非洲國家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和學校等等。雖然中國這種不重視民主只重視原材料的外交政策被德國媒體批評為是新殖民主義,但德國要想在非洲也分得一杯羹,除了積極投入競爭,目前似乎並沒有別的出路。

柏林丹蘭-當今世界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