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電影《唐山大地震》出現紅牛飲料惹人失笑

可能成為中國最賣座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上演時間雖然只有一個多星期,卻是新聞多多,首先是其票房數字遭人質疑,其次就是電影細節內容穿崩頻頻,惹人失笑,例如片中出現“紅牛”體能補充飲料,但這是90年代才有的牌子,不可能在1976年故事所敘述的年代出現。

廣告

目前正熱爆全中國的《唐山大地震》電影,由於劇情感人,被認為是最強勁的催淚彈,觀眾個個都莫不為劇中人物流淚,但又有不少觀眾發現細節內容不可思議地穿越時空,令人啼笑皆非,質疑導演馮小剛製作態度不夠嚴謹,才會犯下如此多的低級錯誤。

這些低級錯誤包括出現“紅牛”飲料、劇中人物推著一輛90年代才進入中國大陸的台灣“捷安特”牌子的自行車、電影中有一家人正在看1997春晚的電視節目,但唐山大地震卻發生在20多年之前,此外,劇中人物在1985至87年間,一直花着第四套人民幣,但第四套人民幣是1987年4月才發行的。

事實上,有關方面公布《唐山大地震》首天上映的票房時,已經遭到外界質疑。《唐山大地震》自7月22日全國上映以來,在爭議中票房成績依然一騎絕塵,截至7月25日,觀影人次已達到460多萬,票房成績1.8億元人民幣,一周突破2億基本也毫無懸念。

電影出品商之一的華誼兄弟在23日中午率先公布了首日的票房數據為3300萬(人民幣,下同),並得到電影局票房信息系統部門相關負責人的認可,可隨後又有媒體報道首日票房為3400萬。當晚7點左右,華誼兄弟再次修正票房數字為3620萬並發通稿給各媒體,這個數據不光超越之前由《赤壁》創造的國產電影首日票房2700萬的最高紀錄,也突破了《變形金剛2》首日3371萬和《阿凡達》首日3303萬的紀錄。就是這一天三變的票房數據卻讓《大地震》在隨後的幾天里陷入了“虛報票房”迷霧中,有媒體認為是片方刻意創造新紀錄而高估了票房。

導演馮小剛為此特別在個人微博里回擊人們對票房的質疑,他說:「有人處心積慮認定《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虛報,並痛心疾首認為首日不可能超過《阿凡達》,我們的精英們唯恐丟了美國人的臉。怎麼可能呢?一定是假的!真對不起傷了你們的心,首日3620萬是真的,只會低不會高,因為吹牛皮要上稅的。」

或許票房數字沒有弄虛作假,但情節頻頻穿崩卻是一點都假不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