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德國

德商會代表回應華媒有關默克爾訪華的失實報道

就中國媒體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的爭議報道,德國商會北京首席代表魯玉棠女士日前在接受中國《時代周報》採訪時有所回應。魯玉棠指出,默克爾並未直接表示“將支持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關於“默克爾對華態度轉變說”,魯玉棠反詰說:“變的,又何嘗不是中國?”

中國《時代周報》就中國媒體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的一些問題採訪德國商會北京首席代表魯玉棠女士。 (2010/08/05)
中國《時代周報》就中國媒體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的一些問題採訪德國商會北京首席代表魯玉棠女士。 (2010/08/05) http://www.time-weekly.com/
廣告

針對德國總理默克爾7月中旬訪華期間,國內媒體的一些有爭議報道,有媒體近日專訪了德國商會北京首席代表魯玉棠女士。魯玉棠此前曾在漢堡大學和台灣大學學習經濟學和漢學,發表過多篇關於中國經濟與環保的論文。據中國《時代周報》8月5號的報道,在這次專訪中,該報記者首先提問說,在默克爾總理此次訪華期間,有不少中國媒體都報道說,默克爾“將支持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這方面,德國商界有何看法?

對此,魯玉棠女士有點兒吃驚地反問道,默克爾真的說過這句話嗎?反正我沒有聽到,也沒有聽說過。我曾在西安參加了她和溫家寶總理的會談,默克爾當時的原話是:“目前,還有不少問題有待中方解決,等到這些問題解決之後,中國就會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時代周報》又問道,默克爾此次訪華,態度似乎比前三次都要溫和得多。眾所周知,她以前曾會見過達賴喇嘛,訪華時也必談人權問題,實行的一直都是“價值觀外交”,但這次來北京,默克爾在交流中軟性的內容比較多。有中國專家分析認為,德國是在國內經濟需求的壓力之下,調整了對中國的態度,是這樣的嗎?

對此,這位首席代表再次反問道:“什麼經濟需求?我並不習慣比較默克爾以往和當前對中國的態度有什麼不同之處,但我並不認為德國經濟跟三年之前相比,存在什麼‘更需要中國’的問題,這也根本就不是德國企業在中國經營時需要考慮的問題。”該報記者接着提問說,難道德國不需要中國支持歐元嗎?魯女士答道:歐元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大了,我們當初創立歐元時,目標就是取得跟美元1:1的彙率關係。如今,我們認為按照目前的購買力,歐元對美元的彙率應該在1:1.15左右,所以當歐元2008年升值到1:1.5,然後又降到1:1.3左右的時候,便足以說明,歐元已經不存在貨幣疲軟的問題了。

 《時代周報》最後反問道,那默克爾對中國的態度,為什麼會改變呢?魯玉棠回答說,其實,默克爾對中國的態度並沒有改變,變的,又何嘗不是中國?這是因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在不停改變的世界中,變的,不只是德國對中國的態度,而是整個全球經濟。瞧瞧兩岸關係的發展,幾十年前誰會預料到,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之間會有自由貿易協定?可以說,德國政府、中國政府、全球經濟,都在不停地改變,因為誰也沒有辦法使歷史發展的車輪倒轉。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