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中國的投資過熱可能引發股市動蕩

發表時間:

中國經濟雙位數增長能夠持續多久?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這是西方經濟學家密切關注的議題,也是西方金融市場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法國金融界頗有影響的雜誌經濟月刊《資本》近日就中國的投資保險議題採訪了法國的金融投資顧問,以撰寫2008至2010年金融危機而著名的魯伊克•阿巴迪先生。阿巴迪在訪談中對中國經濟投資規模過大導致生產能力過剩的發展傾向表示擔憂,他表示一旦西方國家再度陷入經濟萎縮中國繼續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模式將不堪一擊,他認為中國政府必須大力扶持內需才能夠平衡中國經濟的發展,他同時還指出,人民幣的適度升值也將有利於這一平衡。

廣告

阿巴迪在訪談中介紹了中國潛在的生產能力過剩危機的形成過程,他說,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導致中國政府大幅下調銀行指導利率,並且促進在各個領域的投資。私營企業投資主要集中於鋼鐵、水泥等建材行業,國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大幅增加公共投資,導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急劇攀升,如果說在危機之前中國固定資產總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的話,到今天該比例到今年上半年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八十。阿巴迪認為,如果上述發展趨勢繼續持續,那麼中國將很可能面臨嚴峻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那麼,中國是否可能出現類似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瀉千里,全盤崩潰的局面,阿巴迪認為,美中兩國的情況多有不同。雖然,中國多個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上升幅度令人目眩,上海的房產增幅在一年內幾乎達到百分之五十,目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許多跡象都同美國2006年和2007年時房地產價格一路飆升的境況十分類似。但是,中國的房地產購買者大部分是擁有大量儲蓄的家庭,而美國的購買者則都是通過貸款甚至是次級貸款購買。另外,中國的銀行雖然也存在着大量的呆賬以及壞賬現象,但是,中國銀行大多數都是國營企業,一旦銀行面臨危機,中國政府將立即介入,同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政府在經濟上完全擁有拯救中國銀行的能力,中國目前的外彙儲備已經超過兩萬五千億美元,相當於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阿巴迪認為中國政府雖然已經採取了系列措施遏制經濟增長過熱,中國甚至可能會上調銀行指導利率,但是政府的緊縮政策收效甚微。儘管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目前在兩位數以下,銀行的貸款總額卻依然增速不減。去年全年的增幅超過百分之三十,上一季度的貸款增幅也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

那麼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阿巴迪認為,目前已經有跡象顯示中國的生產過程危機可能導致金屬以及原材料價格的下跌。作為國際貿易溫度計的波羅的海乾期貨指數已經下滑至去年五月的水平,反應金屬原材料的商品指數CRB指數的浮動幅度也基本相近,而上海的上證指數自四月高峰以來,巨烈下滑幅度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三,作者認為絕不是好兆頭。

中國這個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一旦發生故障,西方國家是否能夠承受此一衝擊?阿巴迪認為,在目前西方國家普遍採取財政緊縮政策的背景下,經濟復蘇所依賴的又並非是自身的經濟活力而是來自國家的財政援助,中國經濟龍頭的驟然剎車,哪怕是在相當短的時間內,也將對歐美市場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短期股票風險較大,尤其是同中國以及原材料有關的股權。而作者認為,長期股票,也就是超過八年以上兌換的股權中,新興國家金磚四國有關的以及石油、原材料股市依然是有利可圖的投資選擇。
最後,阿巴迪就中國的人民幣彙率政策評論說,很難預測中國政府將如何改革中國的彙率政策,雖然外界都希望中國能夠放鬆中國的彙率政策,人民幣的升值將促進中國的內需,提高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但是中國政府依然堅持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一旦西方經濟再度陷入蕭條,中國將難以應對。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