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舟曲泥石流

專家指甘肅舟曲災難是汶川地震後遺症

造成迄今至少127人死亡、逾1300人失蹤以及2萬人受災的甘肅舟曲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根據在災區視察的國土資源部專家表示,這次災害是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後遺症,指大地震導致本來就岩質鬆軟和風化厲害的山體鬆動、岩層破碎;加上當地大半年持續乾旱,山岩裂縫暴露,遇上星期六晚的特大暴雨,雨水進入裂縫,導致山泥傾瀉。 

RFI照片
廣告

此外,蘭州軍區的士兵在9日上午再一次對舟曲堰塞體成功實施一次大當量的爆破,在爆破實施後,堰塞體被炸開了一個深5米多、寬2米多的泄洪口。目前,堰塞湖的水位已下降了近1米。

據大陸傳媒報道,解放軍原計畫9日上午對堰塞體再次實施兩次爆破,但為了進一步增快水量下泄速度,部隊決定將兩次爆破用的炸藥合在一起一次性實施。而據蘭州軍區某個集團軍軍長何清成介紹,隨著水量下降,目前橋面已整體露出,由於採用的爆破方法比較得當,爆破沒有使橋面受到損害。部隊官兵將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再次實施爆破。

儘管專家們將這次特大地質災害歸咎於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後遺症,但諷刺的是,曾經是汶川大地震重災區的舟曲,縣政府大樓附近的屋頂,仍然樹立當年要「做好災後重建工作」的標語牌。

此外,與季羨林齊名的漢學家饒宗頤,目前正在甘肅敦煌慶祝95華誕,在獲悉舟曲發生特大災難之後,決定將160萬壽禮捐贈災區。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台灣、澳門地區的500多名學者及日本、法國等國的學者,8日在敦煌莫高窟為饒宗頤慶賀95華誕。當饒宗頤獲悉災難消息後,當天晚上決定將160萬壽禮捐贈給舟曲災區,以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

饒宗頤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學貫東西,在古文字學、敦煌學、考古學、金石學、史學、古典文學、詞學、音樂史、藝術史、中印關係史、宗教史、楚辭學、目錄學、方誌學諸方面均成就卓著。其學術成果和地位得到了中國和國際學術界的尊重。在中國學術界,饒宗頤和季羨林齊名,學界有“南饒北季”之說,在國際學術界,饒宗頤被譽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鬥”。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