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爆發原因繼續引發爭論

中國舉國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難者後,舟曲泥石流爆發原因仍然引發爭論。今天出版的香港蘋果日報引述現居北京的藏族學者維色表示,舟曲縣泥石流災害表面上是暴雨引起,其實與當地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破壞密切相關,包括濫建水電站、開礦淘金、無度砍伐山林等。而蘭州大學有學者近年預言,白龍江生態被破壞,泥石流災害將有頻繁發生的危險。

中國長江是否被過度開發?
中國長江是否被過度開發? 路透社 / Aly Song
廣告

蘋果日報採訪維色說,舟曲全縣不過 13萬人, 20個鄉,但竟有水電開發項目 49項,已建成巴藏水電站、立節水電站等 25座水電站,還有虎家崖、兩河口等 24座水電站在建。當地藏人指,這次爆發的泥石流,與如此多水電站對生態破壞有關。

維色還批評說,早年的白龍江,山青水秀,現在開礦淘金成風,兩邊高山林木砍伐殆盡,山坡變灰土,江水變灰黑色泥漿,一有下雨,很易引起泥石流,加上舟曲縣城在狹窄山谷底部,有些建築則在山上,已不適合人居住。

據透露,近年曾有蘭州大學學者發表論文,研究白龍江地理環境,直指因毀林開荒、陡坡耕種、不合理開礦、炸石、築路、修建水工程以及各種開發建設等,造成山體破壞失穩,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日趨頻發,警告當局應加以注意。

蘋果日報的文章還引用台灣去年八八水災,特別是小林村滅村之難,最終導致台灣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引咎辭職、內閣重組的事件為例做比較,批評中國人為因素造成的災難中卻沒有官員問責。報道指出,如果把超過千人死亡、失蹤歸咎於天災,各級官員不僅沒有責任,反而是救災有功,豈能不令人寒心?

該報還說,舟曲縣政府的工作報告顯示,當地已建成水電站 25座、再建 24座,加上採礦淘金、開山種植,被毀森林年均超過 10萬立方米,自然生態的破壞早已拉響警報。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指揮救援時,是不是也應該關注生態問題,關注官員的責任呢?

剛剛收到的法新社報道說,舟曲泥石流救災活動今天停止搜尋遇難存活者的行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